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2018-01-17 13:50:39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安徽省迅速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河一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样板”的总目标,并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和三项保障机制。又是一年春天,江淮大地绿意盎然。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过去一年,安徽省共完成人工成片造林141.7万亩,完成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1158万平方米,绿道建设1189公里,重点湿地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造林绿化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强化,绿色美好家园的安徽样板正在变为现实。

  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收官 江淮大地添绿978.88万亩

  春天万物复苏,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刚刚过去的春季造林季中,皖北重镇淮北完成造林23000亩,占计划任务的104.5%,超额完成了任务。淮北市有石灰岩山地近20万亩,大多是岩石裸露地貌,山坡陡峭,立地条件差,草木难生,历来被列为不宜造林之地。但在过去十多年,淮北凭借着”七步法“,在石头山上创造了绿色奇迹,“石质山造林”更是享誉全国。 2016年以来,淮北市更是继续擦亮“石质山造林”这张靓丽名片。如今,该市近20万亩石质山已全部披上了绿装。

  淮北大力开展石质山造林,只是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2年10月,安徽省把加快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启动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去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进入收官之年。从省林业厅了解到,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共完成人工成片造林978.88万亩,占调整后规划总任务941.44万亩的104%,其中2016年完成人工成片造林141.7万亩,占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任务120.55万亩的117.5%。

  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不断深入人心。去年以来,安徽省各界群众踊跃投身造林绿化,“加快森林增长、共建美好家园”成为江淮大地上的绿色强音,并化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生动实践。 2016年,全省共有3518.6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1.21亿株(含折算株数);营造各种类型义务植树基地1185个,面积达12.46万亩。为方便全体适龄公民履行法定的植树义务,今年植树节前夕,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开通了“安徽全民义务植树网”,没有条件参加义务植树的公民,动动手指就可以网上捐款履行义务植树义务,受到了广泛欢迎。

  城乡绿化协调发展 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安徽样板

  4月28日,第三届合肥森林·生态旅游节将在国家生态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亭林海举行,这个面积6万多亩的国家生态园首次迎接四方宾客。位于合肥与六安两市之间,东接蜀山区,南连紫蓬山风景区,西至铭传乡,北靠312国道,官亭林海拥有各类精品苗木近百种,栖息国家各类保护动物40多种,也是合肥市郊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

  官亭镇是安徽省级森林城镇,美丽的官亭林海不仅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官亭人的美好家园。官亭林海附近的官亭镇张祠村,是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最早的村,在全省也是大名鼎鼎。村民们灰瓦白墙房前统一栽植着红叶石楠,屋边一排香樟。这个季节,香樟正在开花,坐在小院里,就能闻到馨香的气味。

  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安徽省大力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道建设,重点实施城镇园林绿化、城镇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单位小区绿化等建设工程,打造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安徽省还以省辖市、县、乡镇建成区和规划区为重点,建设城市成片林、城市森林公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城乡接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廊、森林景观建设。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经有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六安等6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各地创建省级森林城市46个、省级森林城镇454个、森林村庄3379个。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927公里,完成“三线”绿化提升15585.5公里,“三边”绿化提升201.1万亩。

  首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出炉 湿地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阜阳市颍泉区泉水湾湿地公园建设工地,新建的园区道路两旁绿树挺拔。总投资3.77亿元、规划面积487公顷的湿地公园工程将于两年内完工,目前12公顷的一期“样板区”工程已经初见雏形。泉水湾湿地公园项目负责人孟鑫介绍,曾被废弃、多段污水横流的老泉河,通过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基地,正在变身为集保护和科普教育、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泉河故道曾经的美景即将重现。

 安徽省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根据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省面积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湿地斑块(不含稻田/冬水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000米以上的河流湿地斑块,总面积104.18万公顷,湿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近年来,安徽省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管理。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严格湿地开发利用管理,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重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安徽省还颁布实施了《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104.1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90%以上;完成各类湿地恢复和修复46万公顷。近期,安徽省还公布了首批52处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其中,巢湖、石臼湖、扬子鳄栖息地、太平湖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升金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目前,安徽省湿地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4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白头鹤、白琵鹭、东方白鹳、扬子鳄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在安徽省分布的湿地维管束植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占全省国家重点保护维管束植物种数的22.6%。(供稿单位:休宁县委宣传部 编辑:王雅茹)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