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顺利拿到了公司年产6000万SMT贴片电子组装项目环评批复。从我们提交材料到拿到批复才花了15天时间,比预想整整短了一半。”赣州深奥电子有限公司刘立伟惊喜地对中国环境报记者说。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助力营造比肩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出台“18条措施”,破解痛点、堵点、难点
“如何做到既符合环保要求又满足企业需要,这是一个难题。我们充分吸收以往积累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规定要求,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了营商环境‘18条措施’。”赣州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孙卉介绍说。
今年2月,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江西首创发布了《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18条措施》,从加大改革力度、优化监管方式、精准服务施策、畅通帮扶渠道4个方面,明确了18条与群众、企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措施,打造新时代赣州“第一等”营商环境。
“在环评办理方面,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尝试,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31个行业51类项目实行豁免环评管理,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的17个行业45类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孙卉告诉记者。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赣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实行豁免环评管理、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环评容缺受理、推行环评应急服务、降低环评管理等级、简化环评编制程序、降低环评编制费用等举措,有效破解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领域痛点、堵点、难点。
深化“放管服”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
“要服务好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是最重要的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核心就是让群众、企业办事少进门、少跑路、少折腾。”赣州市生态环境局法宣科科长丁翔说道。
近年来,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标大湾区,全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事项审批、创新监管方式、用心服务企业,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赣州市90%以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审批,4个国家级开发区基本享受市级环评审批权限,做到“应放尽放”,同时优化管理方式,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以前办理环评审批要开车4小时到市里办理,现在方便啦,在县城就可以办理,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在寻乌生态环境局办理环评手续的王先生感慨地说。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业对排污许可证等事项办理流程、材料编制要求不熟悉,经常出现一个材料重复跑的问题。”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魏华对记者说。
为解决这些问题,赣州市编制了《赣州市生态环境系统统一行政权力清单》,形成办事指南,梳理优化全市生态环境系统211个子项行政权力事项,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规范权力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真正实现全市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
同时,推行办事便捷化,通过“全程网办、邮递办理”等方式,实现事项“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还建立起对口帮扶机制、政企沟通平台,每月开展“服务企业日”走访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服务,提升服务营商环境效能。
优化执法方式,设立“安静生产期”
“杨经理您好!请打开摄像头,我们远程查看一下你公司废气处理及危废储存情况。”2月24日,在赣州市生态环境局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执法人员办公室,执法人员正在使用微信视频电话对赣州华欧电子有限公司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非现场执法检查和业务帮扶指导。
近年来,赣州市创新环保领域执法方式,制定发布《赣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细则》,将19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利用在线、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开展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守法企业的干扰,监督有力度,执法有温度。
为优化执法环境,日前,赣州市在全市开发区(经开区、高新区、工业园、产业园)探索建立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每月的1日至25日期间,除涉及生态环境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上级交办等情形,原则上不入园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为企业发展打造更优的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之后,临时的检查就没有了,部门执法更加规范了,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精力,企业可以专心搞生产、谋发展了。”2月21日,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新宇给予了很高评价。
赣州市还坚持罚教结合,制定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罚”免罚清单,结合普法宣传,不断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围绕企业环境管理加强指导服务,减少企业违法违规风险,实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营商环境同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