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起步之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多重压力,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必须保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回首过去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生态环境系统要自觉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环境经济总体形势,更加主动创新生态环保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要合理确定年度目标,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在“十四五”主要生态环境指标目标确定上,既坚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又考虑提质增效,不鼓励设置过高的目标,将工作重心放在巩固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效上。以水生态环境治理为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明显短板,“十四五”要更多考虑“三水”统筹,不一味追求水环境质量提升,而是把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任务,不仅要“清澈见底”,更要“鱼翔浅底”。同时,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有效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适时修订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
要把握好工作节奏,科学把握时序、节奏和步骤,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切忌简单浮躁、贪功冒进、层层加码、级级提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要科学决策、审慎决策,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在政策出台前做好判断和评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把握好“稳”和“进”之间的度,“稳”要有定力,“进”要有秩序。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领域,抓到“点”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要结合实际,聚焦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生态环保要求、聚焦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重点区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面对新形势,生态环境系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全力完成新一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中国环境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