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鄱阳湖水面如镜。江西湖口县北门渡口码头,江豚协助巡护队队员舒银安和几名队员登上103号巡护船,开始新一天的巡护任务。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舒银安的身份变了,由过去的渔民变成了现在的护鱼员,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事。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长江口禁捕管理区正式启动十年禁渔。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之前,水生生物保护区等部分重点水域已分类分阶段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长江禁捕退捕范围内涉及退捕渔船10多万艘,退捕渔民23万人。禁捕后,长江生态有哪些变化?退捕上岸渔民的生计如何保障?如何健全跨地区、跨部门的渔业资源长效保护机制?记者就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从捕鱼到护鱼 久违的江豚又回来了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物种,目前数量仅存1000头左右,其中450头分布在鄱阳湖水域。2017年,在渔船上出生、捕了40多年鱼的舒银安收起渔网,加入了湖口协助巡护队。
鄱阳湖全面禁渔一年来,江豚在湖区频频出没。舒银安说:“最多的一次发现了13头江豚群。今年春节期间,还有不少游客来这儿照相呢。”目前,协巡队共有11名队员和3条巡护船,分别巡护长江湖口段及鄱阳湖鞋山水域、屏峰水域。
“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河湖泊健康状况的终极指标。”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说,相比于50年前,如今长江流域的鱼类种类减少了近1/3。过度开发和捕捞之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情况不容乐观。
“生物多样性完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能发挥。”长江十年禁渔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说,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十分紧迫。
为何将禁捕期限设定为10年?曹文宣说,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等鱼类通常需要生长4年才能繁殖,连续禁渔10年,它们将有2—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有望显著增加。野生鱼类种群的恢复将有利于长江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
“过去捕鱼是为了生计,现在护鱼是为了子孙。”湖北武汉江夏区退捕渔民王明武说,过去一条小木筏,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这些年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少,想捕条大鱼都不容易。退捕上岸以后,他同舒银安一样,成了一名护鱼员,“有行船经验,又熟悉长江航道,干这活,在行。”
随着禁捕行动持续推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逐步得到遏制。
监测数据显示,赤水河全面禁渔4年多以来,鱼类资源明显恢复,多样性水平逐步提升。洞庭湖、鄱阳湖禁渔一年来,枯水期同时段的长江江豚出现频次明显增加,在以前多年未见的水域也有出现。刀鲚、中华绒螯蟹等洄游性水生生物资源明显趋于恢复。
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上岸渔民有奔头
为了让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各地积极组织退捕渔民成立合作社,开展水产养殖、休闲农(渔)业等,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劳务输出、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每个退捕渔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家门口就业,转产有门路。
在湖南衡阳市,根据渔民意愿,免费开展面点师和烹调师、果树栽培和花卉园艺等各类技能培训,帮助渔民转行。“捕了30多年鱼,现在学到了新技术,对新生活很期待。”水口山镇松渔社区渔民刘春生,世代居住在湘江边。去年年初,他参加退捕渔民技能培训班,学习中式面点制作方法,开了一家面点店。
社保兜底,生活有保障。
“您的退捕渔民社保补贴已计入您的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请到所在村(居)委会或镇、街道社保所进行查询。”这是来自安徽巢湖市人社局的短信提示信息。巢湖市对退捕渔民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并将补贴金额逐年或一次性计入其个人账户。
截至2021年2月底,各地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扶持创业和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16万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超过需转产就业总人数的99%;累计落实社会保障21.5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同时,还积极帮助渔民解决上学、看病、住房等实际困难。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说:“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就业帮扶,推动落实相关政策,坚决防止退捕渔民变成贫困人口,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统筹监管 分类施策 禁捕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健全
“搭把手,把那张渔网赶紧清理掉,我们等下继续向下游走。”在长江镇江段,伴随着柴油马达的轰鸣,一场为期一周的长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拉开序幕。
去年5月份以来,江苏镇江市政府组织各辖区内交通运输、公安、海事、渔政、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取缔“三无”船舶,对排查出的“三无”船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其中涉渔船只683艘,均已完成拆解。“下网、布笼、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多与此相关。”市“三无”船舶整治办公室联络员包晟介绍。
在长江嘉鱼段沿线重点位置,40余套“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监控装置正在安装调试。“利用全景监控、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将所有的禁捕水域和船只纳入监管范围,确保不留死角。”湖北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六华说。
禁捕统筹监管,分类施策,确保禁得住、管得牢。
今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已经进入了十年禁渔期的新阶段,防范和打击非法捕捞成为管理的重点。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确保十年禁渔令有效落实,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今年1月以来,各地渔政部门共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437艘,清理违规网具34255张(顶),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834起,查获涉案船舶464艘,查获涉案人员1955人,司法移送481人,行政处罚金额约220万元,有力遏制了非法捕捞多发态势,长江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行动,相关流域配套机制不断完善。
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正式成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全面部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后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3月1日起,我国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在各地,今年以来,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南京市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先后挂牌……
“长江生态问题是多重原因造成的,过度捕捞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建议,采取十年禁渔的同时,还需尽可能地配套实施其他生态修复措施,如建档登记、实施水库联合调度、试行季节性开闸等,保护和修复长江鱼类栖息地,促进长江生态获得更为全面、快速的修复。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保护健康长江。相信“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定会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定会到来。(记者 高云才 郁静娴 李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