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2018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浙江“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荣膺全球环境最高奖“地球卫士奖”。这是对浙江省多年来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中国不少乡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缩影。
有多姿多彩的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2018年,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重视程度空前 “地球卫士”队伍更壮大
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三年明显见效。
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出进一步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治种植业污染等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要求。
“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治理手段,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治理水平,要求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即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十三五’期间确保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生态环境部土壤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空前的重视,明确的目标,依次递进的时间节点,各地正按照《行动计划》要求,高位部署、深入推进,全面打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努力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突出短板。“地球卫士”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江苏省累计投资63.8亿元在1085个乡镇6300个村庄开展整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161套,铺设污水管网1.3万公里。整治后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河南省再添67个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市),共计为超过2万个村庄配备保洁员13万余人,累计清理垃圾932万吨,超过九成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6个县(市、区)如期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关闭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995个,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
“浙江现在基本拍不到农村污水横流的照片了,只能从历史资料里找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建东欣喜地说。
解决区域突出问题先行 参与主体更多元
“我国各地区之间气候差异明显,地形地貌变化万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各地区需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将本地区的问题认识清楚,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有关专家表示。
垃圾围村曾是浙江省农村的普遍现象,而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湖州市德清县宋市村,村民李法财家门口放着一蓝一绿两个垃圾箱,分别装着可堆肥垃圾与其他垃圾。 “分开投放让环境更干净啦,2019年春节后,儿子想把我接到城里住,我觉得还是村里好。”李法财说,“何况我还是村里聘请的保洁员。”
据了解,“千万工程”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入手,自启动以来,浙江省农村垃圾治理就没有停止。截至2018年年底,浙江全省添置农村垃圾箱13万个,配有保洁员6万多名,清运车6万多台。
入选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专项储备项目的江苏省如东县,曾饱受畜禽养殖污染的困扰。2018年3月开始,如东县在“263”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关停息养小散户5000多户。县畜牧总站站长王爱华说,2018年如东县在生猪养殖准入上严格把关,生猪存栏量减少了近13万头,环境改善明显。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共同参与,群策群力。随着治污攻坚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投入到家乡建设,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污染治理设备选址,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企业参加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
湖南省长沙市陈家桥村村支书黄立平针对村民“自家菜棚凭什么说拆就拆”的质疑,转变工作思路,带领部分村民前往关山古镇等已经整治完成的乡村实地调研。村民实地探访后不仅疑虑全消,还劝说邻里,带动全村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
福建省罗源县南洋村,第三方服务中心正在通过环卫工手上的智能手环调度各区域的清扫工作,电动垃圾收运车的行驶轨迹和车载视频数据形成的垃圾收运台账,从源头杜绝了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这就是罗源县的“社团+企业”创新运作模式。
中心负责人李鸣鹏介绍,通过建立服务中心,邀请人大代表、社区代表等扮演监督角色,中标企业和专业人士扮演执行角色,共同参与到罗源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考核及监督工作中,不仅节约了成本,更实现了城乡环卫资源的精准化调配。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 产业布局更优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目标是使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美带来百姓富,农村建设和发展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绿色活力,产业链的延长和优化必不可少。
浙江省杭州市下姜村村民姜祖海翻开家庭收入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他的望溪农家乐自开业以来的收入情况,2018年收入达9万余元,是开业8年来的最高值。“大概净赚四五万左右,比以前养蚕、种茶强多啦。”姜祖海笑着说。2018年,下姜村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村庄人均收入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
“目前,下姜村正在酝酿第二次产业升级,农家乐全部提升为高端民宿,并规划新的主题景区场景,将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
四川省丹棱县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猪-沼-果”种养模式大幅提升了丹棱桔橙的品质,2018年产值突破26.6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是当地生猪养殖第一大县,为消纳粪污,博白县径口畜禽开发公司董事长陈平带动村民种植甜象草,形成了“猪-沼-肥-草-猪”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截至2018年年底,周垌村甜象草种植面积近1000亩,每亩地刨去租地成本可收入4000元。不仅经济效益可观,周垌村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告别“小散乱”,拥抱“绿富美”。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完成2.5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所有省(区、市)均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全国已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养殖户约26.2万个。
发挥政府引领力,激发村民内生力,连接企业、社会的拉动力,是提升农村发展可持续性和村民幸福感的有效举措。山东省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说:“农村环境整治只有面向社会、面向产业,才能面向未来。”(作者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