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青海省委、省政府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习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不断深化对习总书记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重要论述的认识,作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力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夯实基础
青海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核心区域。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青海坚持“应划尽划”原则,将具有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的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冰川雪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整体划入红线范围,并涵盖各级各类保护地,体现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29万平方公里,占省域国土面积的41.66%,使92%的冰川雪山、82%的湖泊水域、51%的天然草地、57%的林地等重要自然资源划入红线范围,三江源、祁连山地区红线面积占比分别达到66%和35%,划定结果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吻合,总体呈现出大面积集中连片分布的特点。
为抓好工作落实,青海省早在2014年就先期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此后采取适宜青海省实际的模型法开展科学评估,明确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分布范围,全面梳理保护地规划数据,摸清“家底”并形成红线底图。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青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区位特点,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客观需求,着重加强与重大规划的衔接对接,尽可能为城镇发展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为促进保护与发展相协调奠定了基础。
坚持监督检查整改的统一性、实效性,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整体能力和水平
青海分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2%,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全,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近两年,青海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为契机,以遥感监测实地核查、自查排查为抓手,组织专门力量严查各类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动问题整改。
一是健全联动协调机制。由青海省政府召开会议并印发实施方案专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市州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均制定方案并成立专班,协同开展专项行动。按省级制定的标准规范建立“一张清单”和“一本台账”,实行部门联合督导、管理机构日常巡查和“月查月报”制度,实现问题查处整改统一管理。
二是建立动态监管体系。按照习总书记“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指示,依托“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管平台,将生态环境部下发的4457个遥感监测点位实地核查结果、自查排查问题清单和整改信息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为常态化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推进遗留问题解决。针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按照省政府明确的措施要求有序推进整改。同时,将自然保护区管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省编办批复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省财政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专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边界核定基本完成,有关部门制定拉贡、尕多水电站退出自然保护区整改方案。截至2018年底,梳理排查出的193个问题已整改158个问题,剩余35个涉及自然保护区历史遗留欠账方面的问题正抓紧整改,总体实现了“减存量、控增量”的目标。
坚持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协调性,积极探索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模式,努力试出样板试出标杆
青海祁连山地区被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后,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习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在青海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全力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省委书记、省长和分管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召开推进会安排部署,明确要求试出成效、试出样板、试出标杆。围绕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机制、探索祁连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建设适合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示范新平台、总结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新经验,形成“青海经验”和“祁连模式”。
一是建立制度办法,实施规范管理。制定印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规则和项目监督、资金使用、台账档案管理等办法,并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省、州、县三级绩效考核体系。
二是引入智库团队,加强科技支撑。组建由两院院士和省内外专家构成的项目咨询专家库指导试点工作开展,邀请国家专业技术团队建立“项目管家”,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形成工作合力。省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多次联合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邀请5位院士、省内外40多个部门和科研院所300余人,举办“天地人和·和谐共生·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高峰论坛,发布《祁连宣言》,扩大社会影响面。
下一步,青海省将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本次会议要求,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