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目前,城市建筑能耗高达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15%,降低建筑能耗势在必行。那么,城市建筑能否由能源消费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在广东惠州,这样的畅想正在实践。
绿色建筑可“自发电”
建筑光伏一体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高效利用
在惠州潼湖科技创新小镇,一座设计前卫、黑色时尚的高大建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会发现这座建筑的外墙覆满了光伏电池板。
这是由国家能源集团和碧桂园集团合作建设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光电建筑)科技示范项目,也是国内首座铜铟镓硒(以下简称CIGS)—BIPV示范建筑。日前,建筑正式投用并且顺利发电。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的光伏技术,厚度仅有2微米,电池体的整体厚度不超过5微米,具有比晶硅更高的理论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制造能耗和材料消耗,更加绿色节能。”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告诉记者。
这一项目使用了2037块国家能源集团研发生产的CIGS电池组件,总装机容量为200kW,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高效利用”分布式发电模式,有效避免了地面电站占地大、储能设备造价高的问题。
据介绍,这一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12.3万度,可以满足建筑10%以上的用电需求(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5.2.16规定,可再生能源提供发电比例≥4%就可以获得此项的满分10分),发电比例远大于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建筑技术亮点多
热效能可以综合利用,安全、美观、耐用、发电量高
国家能源集团首座CIGS-BIPV示范建筑的投用发电,标志着BIPV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这一示范项目首次在国内实现了CIGS-BIPV的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并采用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光伏幕墙快装配技术、大数据和云平台等多项技术,让建筑由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凌文说。
不仅如此,这一示范建筑拥有多项技术亮点。例如,创新研发了通风式光伏墙体,光伏幕墙与内墙形成竖向封闭空腔,既解决了建筑层间防火问题,又降低了光伏组件温度,提高发电效率。在幕墙底部和顶部设计通风百叶及空腔取热系统,结合空气源热泵将空腔内热空气收集取热提供生活热水,实现了热效能综合利用。
建筑今年经受了“山竹”14级台风考验,无一处破损。凌文介绍说,示范项目运用了边框式幕墙体系和干挂式施工工艺,不仅实现了光伏技术与建筑艺术的高度融合,还能有效地为建筑物提供可再生能源,而且装配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将CIGS-BIPV产业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制定了CIGS技术研发、高端设备制造、高性能组件生产、电站应用、BIPV“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