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人们对于农业未来发展的基本共识。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十分关注农业绿色发展,建议应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深入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优 做好绿色发展综合规划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类型差别很大,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也各不同,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认为:“综合规划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路线图和指示图,可以统筹考虑一个区域或地区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村庄、粮田等各种信息,从长远角度为绿色发展做整体谋划。”
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最新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要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通过立足水土资源匹配性,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解决空间布局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等。
对此,李天来表示,整体规划不是单项规划,而是一个绿色发展体系。同时,还应该针对养殖、种植等不同领域、不同生产过程进行专项规划。
“农业绿色发展没有相关标准,会使得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不清、底线不明,制约着它的长远发展。应该制定绿色发展的标准,至少应该有针对生产投入品的相关强制性标准,使得人们明确绿色发展的底线是什么。”李天来说。
减 更加注重资源节约
农业能否从过去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能否从水、肥、药破题,向水、肥、药的高效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要绿色。
2015年,农业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2017年,又细化为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这些举措的出台为实现农业“减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助力。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看来,目前,投入品的减量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已经有了一些路子。但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却依然没有明显突破,如秸秆问题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农业薄膜还没有很好的处置方式方法。
“大家都认识到,要想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减少残留、减少污染。必须强化生产过程强制约束。”陈晓华说。
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陈晓华建议,必须引入市场化力量,一方面继续推行生产手段绿色化,通过科技化、机械化的手段来减少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化学合成投入品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推进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
强 强化资金和技术支撑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无论是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还是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都需要科技创新引领。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建议,大力发展绿色技术装备和废弃物、污染物循环利用装备,为实现绿色化、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装备研发,加强投放使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无论是节约肥料、减少化肥使用,还是生物农业、有机农业,都需要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刘木华说。
李天来则强调,技术的研发、转化和使用要因地制宜,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转化。“农业的区域性很强,所以技术平台建设要因地制宜,多建设一些区域性平台。根据区域的需要,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与研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建议,在建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补贴机制基础上,将科技支撑与绿色补贴导向结合起来。比如在河北,一旦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利用科研院校提供的资源进行了科研研发和科技创新,可以获得10万元“创新券”,与自筹经费1:1使用,确保了资金的有效投放,也促进了科技的研发利用。(记者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