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迎来崭新的春天。在福建省武夷山的桐木村,晴一天雨一天,云雾或聚或散,群峰忽隐忽现,茶树在山泉水的滋润中生长,芽蕊蓄势待发。
元宵节一过,意味着年正式过完了,一切恢复平静。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人、金骏眉创始人之一江元勋几乎每天都会到茶山、茶厂看看,在红茶博物馆接待游客、茶人,讲述中国红茶潮起潮落的故事。
不忘朴素初心,当好本色传人
作为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6.3%,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其主要产茶区平均海拔1000米。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正山小种红茶独特的品质。
“我们桐木村祖祖辈辈都在制作茶叶或者经营茶叶。”在红茶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江元勋,他首先道出正山小种红茶的由来。相传明末时候,一支军队路过桐木村,士兵们睡在茶青上。等到军队离开后,茶青已不同程度地发酵了。村民们把这些茶青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然后挑到集市出售。谁料,这种发酵红茶大受欢迎,一售而空。
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山小种传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亦成为世界名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茶叶怎么卖、往哪卖、符不符合出口欧洲标准等诸多问题让茶农们陷入“迷茫”状态,正山小种红茶销售步入最低谷。仓库里积压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当时,茶园荒废了大概1/3,这是江元勋不愿意看到的。
江元勋在茶园里。受访者供图
世代制茶,家族传承,让江元勋对振兴桐木正山小种红茶有一份深入骨髓的使命与责任。作为9岁便上山采茶、13岁跟着祖父制茶的传人,江元勋牢牢记着祖父临终前的那句话:“正山小种是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把它继承下去。”这种责任驱使着江元勋开始办茶厂。
“我和乡里乡亲讲,你们的茶园不要荒掉,茶青我来收,卖到山外是一斤八毛五,我给你们每斤一块零五分。”茶厂创办之初,江元勋手里只有8000元,没钱买茶青,就向乡亲们赊账,等茶叶卖了再付钱,如果隔年,会付利息。
萧拥国是产茶大户,回首往昔,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们都想着要放弃了,就只有江元勋在苦苦支撑,就像似我们的保护伞。”
珍爱绿水青山,赢来金山银山
守得云开见月明。江元勋创办茶厂第一年就有了效益,第二年基本遏止了茶园荒废的趋势,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路问题。而后,茶叶价格就慢慢涨起来,一直往上走。
2005年,对于桐木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红茶而已;之后,以茶芽为原料,江元勋通过改良正山小种制作工艺,让新品种红茶——金骏眉惊艳问世。也正是这一次勇敢的创新,影响了整个内销红茶市场的变动,带动了红茶产业的发展。
除了金骏眉外,江元勋所创立的元正正山堂还研发了包括了银骏眉、百年老枞、妃子笑等一系列高端茶品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桐木村生动实践。如今,桐木村8000亩茶园焕发新活力,全村430户1906人,有1200多人从事茶产业,创立了近6百个茶叶品牌,2017年人均收入20810元。
桐木,这个地处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部位的小山村,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因为环境保护,桐木村的发展曾受到限制,这里古树参天但不能砍,开门见山但不能挖,动物成群但不能猎。通过茶叶,通过创新,通过奋斗,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在桐木村铺展开来,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复兴中国红茶,帮助茶农脱贫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金骏眉红茶获得成功后,以江元勋为代表的桐木茶人为复兴中国红茶产业,将创新的金骏眉技术带到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山茶园。从2010年开始,江元勋创办的茶企与河南、浙江、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云南等九个省主要茶区的政府、企业开展了合作,研发各省红茶,带动贫困山区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产增收,使茶产业成为当地能够永久脱贫、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茶业成了新兴产业,让我们手艺人有了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天时、地利、人和让山上的茶叶有了好效益。”江元勋激动地说,有了好的市场、好的奔头,唯有继续去奋斗,生活才会更美好、更有幸福感。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江元勋带领乡亲们“做世界最好的红茶”的信心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