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盐铺村:菊花朵朵开 村民富起来

2018-01-17 10:04:03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近日,走进休宁县盐铺村,菊香弥漫。盐铺村大片菊花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菊花。这些新鲜菊花,经过菊农的采摘、烘干,通过菊花经纪人的订单,就会陆续送到消费者手中。2011年8月,休宁县盐铺村(菊花)作为全市唯一代表,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盐铺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菊花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菊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盐铺有朵“致富花”

  在盐铺村千亩徽菊基地,徽菊、大皇菊、金丝皇菊绽放在枝头,放眼望去,朵朵菊花迎风绽放,黄白交织、光彩夺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菊。基地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村民灵巧的双手飞快地在菊花丛中跳跃着,菊花瞬间被采摘下来放入背篮中,不大一会儿,满满一篮菊花便采摘完毕。

  “我早上6点钟就来采菊花了,不然来不及。”村民李国秀说到,家里种了6亩菊花,2亩金丝皇菊和4亩徽菊,种植菊花比种其它作物的收入要好一些。村民叶小进这段时间也很忙,“我之前种过甘蔗、黄豆,亩产收入都不高。”他说,菊花种植是村两委引进的项目,村两委成员先试种,感觉经济效益还不错再推荐给村民种,菊花的亩产值比其它作物收入要高,大家尝到了甜头,就开始陆续种植。2007年,叶小进开始种植菊花,最开始种了一两亩地,那时一亩能收入6000元左右,之后逐渐扩大种植面积,菊花品种也从单一的徽菊扩大到大皇菊和金丝皇菊,单季双季都有,收入也上去了,“今年我家种了10亩地,徽菊种了4亩,大皇菊和金丝皇菊种了6亩,徽菊已经采完了,现在金丝皇菊采摘也快接近尾声。”

  叶小进说,每年12月份菊花采完就开始育苗,循环不断,没有空闲时间,人也很辛苦,但他感觉辛苦付出还是值得的,村里推行“一村一品”种植菊花对村民来说是件大好事,比原来种的那些农作物收入都高,这几年大家收入翻番,都尝到甜头,也普遍有了信心。“今年虽然菊花价格不太好,也许明年不错呢?”叶小进对菊花市场充满信心,他表示今后会不断更新菊花品种,继续种下去。

  近年来,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盐铺村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铺村成为首批跨入全市达标验收的小康村。农民增强品牌意识,增加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做大做强菊花产业。村里很多菊农还转型成经纪人,进行菊花销售。村民桂瑶今年26岁,毕业之后开始帮家里销售菊花。“菊花每年都是商贩到田里来收,通过经纪人销售。”桂瑶说,通过这种方式,菊花价格等信息不是很畅通,作为菊农很被动。去年,桂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其它渠道进行菊花销售,不仅帮助家里销售菊花,还到村里及其它地方收购菊花进行销售。“通过自己主动接触客户群体,相对而言主动性更好一些,利润点相对较高。”他表示,之后还会通过电商等方式进行菊花销售。

  “一村一品”脚步稳

  盐铺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来作为该村“一村一品”项目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之一,对盐铺菊花的产业化之路如数家珍。“1999年,我们村喊出‘压粮扩经’口号,压缩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尝试了中药材、农副产品、莲藕、豆角等经济作物,总体来看,比粮食的亩产经济收益要高,基本上都是翻一番。”曹长来说,但村两委感觉这还不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一条路子。从2002年开始,盐铺村休宁县农委、休宁县科技局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变以往种植水稻、油菜、蔬菜、大豆等传统产业,试种菊花。当时引进徽菊种植,村两委干部首先带头种植6.4亩,当年亩产值达2000余元。之后,村两委无偿为农民提供菊花苗和技术,农民种植意愿不断提高,盐铺村菊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全村菊花种植面积发展到八九百亩。曹长来说,当时每亩地的产值达15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县各村最先突破万元。

  2008年之后,盐铺村继续扩大菊花种植面积。2011年,村里从江西婺源引进大皇菊,尝试种了几亩地,经济效益特别好,亩产量200斤,当时每斤卖130元左右,亩产值达26000元。通过两年的种植,2012年盐铺村大皇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2013年,又从河南郑州、开封等地引进金丝皇菊,经济效益也很高。2014年,这两个品种种植面积发展到300多亩。据曹长来介绍,2014年金丝皇菊售价最好,每斤卖到400元,亩产量150斤左右,每亩产值6万元。经过三年不断发展,2017年全村徽菊种植面积2000亩,金丝皇菊和大皇菊800余亩。曹长来说,目前全村只有极少数村民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仅30亩左右,其它的地全部都种上了菊花。

  “刚开始有些村民有顾虑,村两委带头种植之后,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就会跟着开始种植。村里每年都会举办菊花种植培训班,村民都很乐意参加。村民刚开始不知道如何育苗,经过培训班,大家都会种植了。”曹长来说到,金丝皇菊的种植方式和徽菊不相同,种植密度要求很高,每亩种800棵左右质量最好,如果种的太密,虽然产量提高,但是菊花的质量大打折扣,价格卖不上去,反而得不偿失,“还有很多村民不清楚金丝皇菊和大皇菊需要无性繁殖,每年都要进行扦插,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村里会及时对村民进行培训。”

  “发展‘一村一品’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全靠老百姓支持。”曹长来表示,近年来村里菊花种植发展较快、面积较大,受市场约束,可能会遇到产品滞销影响、行情不好等现象,“虽然今年菊花经济效益不太好,但可以肯定,明年村民还是会继续种植菊花。”

  产业发展前景好

  2016年,盐铺村菊花产量130万斤,年产值4700万元,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0元。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摸索,特别是实施“一村一品”千亩无公害菊花基地建设项目以后,盐铺村菊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提高,品质显著提升,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村域经济,还为产业发展找准了出路。

  通过项目的实施,转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菊农抵御市场风险,促进菊花基地健康发展态势。依托盐铺村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宣传国家政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有效提高了菊农、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菊花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步伐,提高了菊花市场竞争力水平。菊花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激发了群众自主创业热情,在全村形成了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菊花生产,有效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环境,扩大了无公害菊花种植规模,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构建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菊花产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曹长来说,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巩固项目建设成果,紧紧围绕菊花“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这条主线,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继续加大菊农培训力度,不断引进新优设施和品种,使无公害菊花产业与大市场接轨,发挥项目建设在提升菊花生产质量和效益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做大做强菊花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做出更大的贡献。(供稿单位:休宁县委宣传部 编辑:王雅茹)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