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 让北京更有魅力

2022-03-24 11:15: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郑思雯

  这几天,何国俊打开邮箱,收到很多未读邮件提醒。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研究主任,他和芝加哥大学的同事们最近合著了一份名为《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中国的反污染之战》(以下简称《中国反污染之战》)的报告,一时间采访邀约便多了起来。

  3月,求职季临近。外籍人力中介Tony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看当天有意愿来华求职的外籍人员简历,竟收到了上万条求职中国的意向信息。

  素不相识、相隔千里的何国俊和Tony,究竟有何交集?

  北京大气治理无形中将两人联系了起来。

  “同事送我外号:AQI打卡机”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在此后几年间,北京更是迎来了国际人才来华交流、求职的黄金时期。

  对很多外国求职者来讲,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包容热情,吸引力很大。

  然而,Tony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愿意来华务工的外籍人才求职意向在地域上有排序,北京并不是他们的首选,而是排在上海、深圳之后。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我通过与求职者沟通了解到,空气质量是求职者在意的一个因素。他们在网上搜了关于北京的报道,有些报道说这里的空气质量不太好。”Tony这样说。

  对于十年前的北京,早在2012年随父母从釜山搬到北京的韩国“90后”小伙儿崔原赫深有感触。

  “印象最深的还是2013年上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踢球,突然下雨了,我们继续踢,后来我看到身上白T恤上有整块的污迹,才发现那场雨不是干净的。”崔原赫回忆道。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一场持续了近十年的“反污染之战”在中国拉开序幕。2014年、2015年、2017年三年,大气环境这一话题都出现在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下,中国一些地区大气治理的压力层层传导,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北京就在其中。

  从那时起,Tony电脑桌面的收藏夹里多了一个链接——一条查询北京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的链接。

  Tony说:“2018年以来,北京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大气治理,空气质量已经有明显好转了。但在交流中,我感觉外籍求职者并不能感受到北京的改变,毕竟在国外媒体报道中,空气污染是新闻,蓝天白云反倒不会报道。于是,我就常常把北京AQI的截图发给他们,把蓝天拍给他们。”

  就这样,每天Tony到达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藏夹,点击查看北京当天的空气质量,“那时候,同事送了我一个外号——‘AQI打卡机’。当求职者有疑问的时候,真实的蓝天和实时AQI还是有些说服力的。一些人真的会进行二次搜索,先前对北京刻板的印象会有所改变。”

  这些年北京的蓝天,通过Tony发往海外的一张张截图,通过来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外国运动员的“打卡照”里,也逐渐传播到了世界更多的角落。

  “来北京之后没怎么见过雾霾”

  《中国反污染之战》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数字:在2013年—2021年间,中国的颗粒物削减量占全球颗粒物污染下降总量的75%以上——这个惊人的数值,告诉了世界来自北京的努力。

  何国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治气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和科学的治理手段。

  “北京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污染治理通常需要跨区域合作,如果缺乏中央政府协调,各地比较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同时,中国有独特的官员问责和评价机制,这保证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去治理环境。”何国俊告诉记者。

  北京的改变,真切地投影在个人生活中。

  除了2014年—2016年回韩国服兵役,10年来崔原赫都住在北京。

  “在你眼中,北京这十年有什么变化吗?现在的空气怎么样?”

  “现在和我2012年、2013年那会儿来的时候反差太大了,那时候周末出门会担心雾霾,现在出门蓝天太常见了。”

  同样是来北京求学,在美国洛杉矶长大的华裔女孩吴怡却没有体验到这种反差。当记者问“来北京后对空气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我是2018级大学新生,来北京后好像没怎么见过雾霾,感觉污染天也很少。”

  崔原赫和吴怡对北京的认知,中间隔着的是北京走过的大气治理艰辛历程。

  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要求进行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进一步将压力传导给地方政府。

  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等内容作了规定。

  2017年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成立。15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28支跟踪研究团队,进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进行污染来源解析与成因分析。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明确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下降幅度目标,分别设定了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重污染天数下降比例等目标。

  2019年5月,“一市一策”跟踪专家组覆盖范围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大至汾渭平原,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

  “现在北京大气污染程度较2013年大为下降。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污染已经下降到二十多年来最低的水平,令人震惊。” 《中国反污染之战》报告的另一位作者,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所长迈克尔·格林斯通(Michael Greenstone)说。

  “中国用7年实现的目标,和美国用20多年实现的目标差不多”

  北京的大气治理经验可以给全球更多国家和城市带来启发吗?何国俊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们的供暖需求、出行需求、企业的建设和生产需求都比较高。在过去几年,北京针对这些方面都形成了综合防治方案。如北京的供暖系统从以前以烧煤为主,现在转变到主要依靠天然气和电力。同时,北京也提高了油品质量、提高了机动车排放标准,并积极推动普及电动车。此外,还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推动重污染企业提升治理水平、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这些经验都可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影响深远。”

  何国俊强调了这样一组数据:“北京在2013年—2021年治气效果明显,同样这段时期,一些南亚和东南亚邻国的污染水平却在上升。比如印度的整体污染水平显著上升,达到了全球污染增加总量的44%。”

  “我们研究发现,美国花了20多年的时间并经历多次经济衰退,才将其平均空气污染减少了37%,而中国只用了7年就实现了差不多的目标,还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我的这位芝加哥大学合作者,一方面感叹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另一方面也特别希望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中国政府是如何做的。”何国俊说。

  “现在,我介绍北京的岗位时,已不太需要花时间跟外籍朋友沟通这里的空气质量了。”Tony看了看收藏夹里的空气查询链接,“但我盼着全球疫情能赶紧过去,那时能有更多人来到中国,来到北京,亲身感受这里真实发生着的一切。”(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倩 实习生焦柏榕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