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

2022-01-06 09:03:40  来源:新华网  责编:陈晨

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_fororder_2

  游客在重庆缙云山游览(2020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_fororder_3

  游客在重庆铜锣山矿山公园游览、拍照(2021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_fororder_4

  工人在重庆广阳岛进行生态修复作业(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_fororder_5

  工人在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二期项目作业(2021年8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生态修复重现山清水秀_fororder_6

  这是2021年8月6日拍摄的重庆广阳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古木参天、云雾氤氲,踩着松针漫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黛湖畔,令人心旷神怡。而在3年多前,黛湖被多家酒店和农家乐圈占,湖水被污染。经拆除违建、湖岸整治,如今,黛湖碧波荡漾、草木环生,成为市民亲山近水的公共生态空间。

  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是重庆中心城区天然生态屏障。过去,由于紧邻城区、多头管理等原因,私搭乱建、违规经营、农家乐无序粗放发展等“蚕食”破坏生态,一度让青山“失色”。

  201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强力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探索生态搬迁、系统修复生态、导入生态产业……缙云山片区正逐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缙云山的蝶变是重庆生态保护修复的生动注脚。四座山脉纵贯全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的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扼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6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大力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昔日的生态“伤疤”逐步“愈合”,山清水秀的壮美生态画卷在此绘就。

  登上重庆市广阳岛,江风扑面、草树葱茏。这个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曾一度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导致局部生态被破坏。2017年8月,重庆市果断叫停广阳岛“大开发”。经过疏田清湖、丰草植树等系统修复,现在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广阳岛又恢复了湿地的盎然生机,并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重庆中心城区“一岛两江三谷四山”区域成功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目前国家绩效考核指标全部提前完成。

  如翡翠般碧绿的水体,四周高耸的岩壁,10余座天然湖泊像珍珠一般“镶嵌”在群山之中。有着“重庆小九寨”之称的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元旦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里曾是重庆市最大的石灰岩矿区,几年前还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群。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理念指引下,当地通过消除安全隐患、植绿覆土、保护坑中水体等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变废为宝。

  自去年6月开园迎客以来,铜锣山矿山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吸纳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矿山关停后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娄小梅,看到生态修复的商机,前年返乡开了餐馆和便利店。“随着矿山公园功能的逐步完善,游客会越来越多,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她说。

  生态修复点多面广,仅靠财政投入,压力较大。重庆市积极探索废弃矿坑有偿填埋城市建设渣土、将部分生态受损区域修复成合格农用地后进行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撬动更多资金参与生态修复。

  2021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1月至11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6%,无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打造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5.4%提高到2020年的52.5%。

  一连串数据背后,是重庆交出的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通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庆绿色发展的步伐坚定。(新华社记者 周凯)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