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治污,不容松懈。”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汛期,遇到强降雨后,河道水位上涨,污染物冲刷入河或是污水溢流等,都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作为首都西南生态屏障的房山区,可谓水网密布,59条河道如同一根根脉管,布局在造型如同绿叶般的房山地图上。
汛期来临,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巡查污水厂入河排水口
自汛期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加大了河道巡查、采样检测频次,结合自动监测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力争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共有10名采样人员,全区河流上的200多个点位,以及污水处理厂站和重点企业的100多个点位,都靠他们采样。汛期工作量大,采样人员经常是每天都要出去,最多的一天跑了200公里,去了20个点位,采样上百个。已经干这行10年的工作人员,熟知采样操作规范。每次出发前特意在瓶罐之间放上了泡沫,防止道路颠簸引起瓶罐碎裂。
采访当天,10名队员兵分3路,分别负责不同的流域,“走山路,一定慢点啊!别着急开。”监测老队员临出发前再三叮嘱进山取样的“小年轻”们。
北京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取水采样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良乡卫星城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厂一期出水口。取水、装瓶、贴标签……动作一气呵成,但连续取了7个样品后,工作人员还是出了一脑门子汗,“夏天,就这样。换了冬天,取完样,瓶子都能冻在地上”。在他们看来,工作虽然辛苦,但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有10万吨生活污水从这处理后排入小清河的支流刺猬河呢,要是这一关把不住,小清河肯定就污染了”。
除了一期出水口,这支小队还要在处理厂的进水口、二期出水口分别采样,光是这一个厂,就要取21个样品。继续向下游其他点位进发,在取样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不时停车下来走走,发现垃圾就捡拾干净,“老百姓都喜欢来这儿遛弯,咱得把工作做细”。
北京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检测水样
现在,辛苦的采样工作也有了自动监测设备的帮助。行至一座跨河桥上,工作人员给记者指了指桥边,由上下水路、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分析仪组成的新设备已经就位,“它勤快着呢!每小时都能采一次样,很快就能出检测结果。如果有人敢往河道里排污,立马就能发现。”据介绍,房山区目前已经建设了39个自动监测设备,分布在主要河道和入河排口上,数据可同步到市生态环境局。
结束了一上午的采样工作,这支小队载着样品返回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样品送到实验室,完成交接后才松了口气。10名检测人员立刻“接棒”,检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各项指标,“最快2小时就能出结果,半天就能出报告。如果发现数据异常,立刻上报!”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测人员也很辛苦,汛期时,随着样品数量的增加,常常要工作至半夜。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巡查刺猬河。如今刺猬河上水草摇曳,碧荷连天,成了附近居民休闲游玩之地。
为进一步改善房山区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河清水送雄安”,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全面加强巡查检查,对所有入河排口进行全面的摸排、监测和溯源,摸清了污染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通过监测数据,开展水质分析,查找具体问题。通过构建水生态环境“一张图”、“三张网”(巡查网、监管网、监测网),开展“六清”(清源、清沟、清口、清管、清网、清水)工作,当好城市“大医生”、做好“大手术”,确保城市“血管”通畅,努力让“差水”变好、“好水”更清,城市更宜居,市民更幸福。(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