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荧荧,微风习习。在河南省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正享受着丰盛的农家菜和欢腾的篝火晚会。在这个有着700年历史的古村落,潺潺小溪清澈见底,葱葱古树绿树成荫,逐渐走低的温度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游客来这里享受与自然亲近、与历史碰触的热情。
“现在已经不是旅游旺季,但周末我们客房还是都订满了。村里现在环境好,很多原先离开家乡的人又回来创业了,乡村旅游、西河特产、原生态山茶油应有尽有。”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思恩回乡创业已经十几年了,他亲眼见证了西河村从昔日破落的小山村,变成如今游人如织的新乡村。
西河村的日新月异只是河南新县变化的缩影。近年来,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2018年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生态文明创建让新县的生态经济不断壮大、生态惠民成效更加显著。
好山好水带来好口碑,生态旅游逐年发展
新县处于大别山腹地,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砍树伐木、挖草打猎,由于过度砍伐,树少了,钱没多,人没富。
近年来,新县摒弃了传统“靠山吃山”的路子,从吃山变成了“养山护林”,让新县焕发出绿色生机。
“我们提出了‘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的理念,对山场、河流登记建档,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保护新县的绿水青山,打造新县生态旅游品牌,造福百姓。”新县县长夏明夫说。
对此,新县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深有感触。
“看到家乡的好山好水,让我萌生了回乡创业、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开始只是想着试试看,没想到如今可以吸引来这么多的客人。”岑新顺说。
茅屋冲家庭农场开办6年以来,以环保、绿色、健康作为经营理念,借助新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东风,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现如今茅屋冲家庭农场近30亩的农家乐区域,一年收入可达600万元,解决了周边几十人就业。
“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一年赚的钱比我们家那口子在外面打零工挣的还要多。”在茅屋冲家庭农场打工的村民郑春霞说。她在这个家庭农场工作了很多年,从服务员做起,如今已经成长为能独立掌勺的厨娘,工资也在逐年增加。
绿色生态旅游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新县焕发出新的活力。
“去年,新县的游客数量超过630万,旅游业带动就业5万余人,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30%,22个贫困村、7683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稳定脱贫。”夏明夫说。
好树好花带来好商机,山茶油成为新招牌
绿色生态旅游也带动了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新县第一家上市企业羚锐集团,从2014年开始就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动员山区村民改造、优化自家的野生山茶林,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山茶籽,现在卖到每斤12元,一亩油茶每年就可以收入约6000元。山茶油也成为了新县的新招牌。
西河村的张泽成也从去年开始念起了山茶油的生意经,在西河村开设了西河湾茶油博物馆,销售古法野生山茶油,一斤山茶油可以卖将近150元。
“这边游人多,销量很好,但是我们不仅想卖出去山茶油,也希望大家真正认识山茶油,了解山茶油。” 张泽成的博物馆里详细介绍茶油的历史和功效,陈列着筛选、压榨山茶油的工具等。
从事传统茶叶品牌经营的李根金更是对新县的绿水青山充满了感情。
“我们有自己的茶园,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有机的茶叶,我们开创的‘草木人’生态茶叶品牌,比普通茶叶价格高,年产近10万公斤,还不愁销路。”李根金骄傲地说。
李根金的“草木人”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有机茶种植,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如今“草木人”不仅做传统生态茶叶,还研发新的茶叶种植研磨方式,发展有机抹茶等,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人们的努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新县为发展特色农业,出台了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围绕茶叶、油茶、中药材、食用菌等,通过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发展。
“新县味”带来新鲜商品,电商助推绿色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县也从“请进来”开始研究“走出去”。新县农产品的公共品牌“新县味”带领新县生态农产品走向电商平台,成为引领新县繁荣和发展的助推器。
“我们的logo采用的就是电商橙和生态绿两种颜色,彰显了新县农产品生态绿色。”在“新县味”销售体验店工作人员介绍说。
新县副县长潘旭介绍说,新县2017年制定了相关奖补办法和实施方案,每年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大力推动电商平台发展,将新县绿色农产品推向全国。
不仅如此,新县制定油茶、红豆杉、葛根等18个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4个,面积达55.7万亩,9个产品获评省市级农产品知名品牌,成为信阳市唯一拥有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县区,6个产品取得美国FDA认证。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创新产业发展项目,深化资源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为当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产业支撑。”夏明夫说。
如今的新县,5 年累计造林20万亩,林地面积达18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6.7%,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新县、“天然氧吧”。生态保护和恢复,给新县增强了绿色发展动能,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作者 吕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