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质量关乎人民健康。银川市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部署,以首府责任、首府行动,走在前,做表率。全力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生态立市战略。作为首府城市,银川市勇敢担当。今年以来,各项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快速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银川蓝”屡次刷爆朋友圈,银川市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打造美丽中国“银川样板”。
高位推动 解决责任落实难题
2019年,银川市委、市政府紧盯刚性指标,始终将生态环保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全面有效的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银川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银川市推进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方案,针对每一个专项工作,出台了企业深度治理、“散乱污”长效整治、建成区散煤治理等13个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印发《银川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修订版)》《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建立了有力的法规、计划和政策体系,完善了责任清单,健全了责任体系,确保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抓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到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自抓、带头抓,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落地。
精准施策 突破大气污染治理瓶颈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全市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常态化奠定基础。
印发《银川市2019年燃煤锅炉淘汰和污染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施方案》《银川市清洁煤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银川市清洁煤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春季扬尘防控工作的通知》《银川市2019年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达标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全市臭氧污染防控工作的通知》《银川市2019年“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
突出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四大污染源治理,相继投资近100亿元启动实施了“东热西送”工程,两年拆除燃煤锅炉近400余台;治理建成区散煤用户8000余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相继关停银川热电、银川美亚染化公司等一批建成区内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80余万吨;扎实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监督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大地丰之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产生恶臭污染的企业实施整体关停搬迁或停产转型,人民群众长期投诉的恶臭污染得到根本解决。
率先在全区完成3套固定式尾气遥测设备项目建设,将固定检测信息上传自治区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和生态环境部。利用固定式与移动式的尾气路检遥测相配合,基本实现了上路车辆的“无缝隙”监管。全面实施油品升级,划定高排放车辆限行区,持续推广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更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500辆,新建充电桩101个,淘汰老旧车辆1.6万余辆。
推行扬尘控制精细化管理,制定了扬尘控制标准和规范,着力开展扬尘专项督查,严格落实道路、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洒水、覆盖等降尘措施。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337个建筑工地防尘措施落实率达到98%;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落实率和堆土、裸露地面的治理率均达到90%以上。
2018年全市优良天数比2017年增加21天,在全国169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中位列第四;今年前9个月,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2天,达标率86.8%,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六项污染物指标中,除PM10外,其他五项均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其中SO2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
两手发力 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银川市因地制宜,制定了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整体治污措施,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创新用水治水模式,推动银川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保清水和治污水并重的水污染治理思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实施,打响了“清流入黄河、景观岸上行”的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全市城镇及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实现一级A排放,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考核中排名第二名,位列西北区第一;抓实黑臭水体整治,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种植水生植物等多种治理措施,完成9条段30.5公里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城市建成区水体基本实现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滨河水系人工湿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排水沟入黄水质;强化水源地治理,实施银川市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开辟饮用水新渠道。明确水源地整治、规范化建设、流动源管理等有关标准,全面整治水源地污染源,关停拆除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设施,通过取缔搬迁、工程建设、关闭调整、适时开展生态恢复等多种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推进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减少地下水污染;加大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实施扩湖增容等项目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水域网络。
目前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湿地面积达到5.31万公顷,拥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200个,国家湿地公园5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座、自治区级湿地公园6座、市级公园8座。2018年,银川市被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严格执法 保持环境监管高压
如何让天常蓝,水常清?银川市以打造全区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市为目标,在常态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基础上,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入黄排水沟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先后制定了《环境行政执法协助调查通知书》《银川市生态环境局权利义务告知书》《行政处罚案件法律意见单》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查现场检查记录单》。
为进一步统筹三区两县一市执法力量,充分发挥现有人员工作合力,提升执法效率,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交叉式、点穴式等执法新模式,助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优化案件办理程序,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执法效率,切实解决餐饮油烟污染问题。创新大练兵竞赛比武,以分组讨论和绘制执法“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形式,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等配套办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检测。全市共7支代表队近60名执法人员参加比赛。通过知识回顾、分组讨论、团队建设、集体创作等考评模式,引导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正确运用理论知识。此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肯定和推广,为“银川做法”再添新内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银川市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