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鹮乡绿意浓

2019-07-31 10:14: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七月,秦岭南麓的陕西汉中洋县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雨后的清晨,广袤的田野风轻云淡,大片的稻田显得格外翠绿,几只朱鹮惬意地在田间觅食嬉戏,一幅青山绿水的优美画卷展现眼前。

  近年来,洋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生态工程,秀美鹮乡、生态洋县,焕发出勃勃生机。

  “爱护自己的儿女也不过如此”

  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生态园,位于洋县县城北3公里处,背靠树木葱郁的山坡,生态园在青山绿水间十分醒目。

  和往常一样,饲养员任文明与同事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网笼,准备给朱鹮投食。今年49岁的任文明,1991年转业回洋县后便担任起了朱鹮寻护员、饲养员和孵化员工作,这一干就是28年。

  “守护了它们28年,当然与鸟儿们有了感情,每天不看看它们,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任文明说,在生态园每位工作人员的心里,这些美丽的精灵比什么都重要,爱护自己的儿女也不过如此。

  他介绍说,生态园里目前有大小网笼26个,饲养着160多只朱鹮,今年更是孵化出雏鸟51只。

  多年来,随着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克服了孵化、雏鸟成活率等一个个技术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朱鹮人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的繁育研究。仅洋县朱鹮生态园就先后人工孵化朱鹮雏鸟500多只,分别被送往异地保护或野外放飞。

  朱鹮人工孵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外人工饲养繁育朱鹮的空白,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朱鹮的濒危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如今,朱鹮已从洋县飞出陕西,在浙江、四川等地均有它们的靓影。朱鹮还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韩国,并成功建立人工种群,两国朱鹮数量已达800余只。

  “保护朱鹮、保护生态,已成为共识”

  为了保护朱鹮这一珍稀物种,几十年来,陕西省洋县林业部门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每年3月~6月是朱鹮的繁殖期,保护区工作人员坚持在朱鹮野外繁殖区巢下搭建观察棚、监护棚,24小时不离人,认真观察朱鹮的产卵、孵化、育雏全过程,并记录下每一个活动行为,分析它们的繁殖动态。同时,在树干上挂上伞形防蛇罩,精心开展人工投食。

  到了7月,朱鹮进入游荡期,它们陆续从高海拔向低海拔活动,保护监测任务更艰巨。要跟踪监护,随时掌握朱鹮活动数量及动态,严查违法狩猎、投毒猎杀水禽等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朱鹮的安全生存。

  在开展监护的同时,保护区多年来一直把公众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宣教活动,向朱鹮活动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普及保护朱鹮的知识。

  同时,全县实施禁猎,不准在朱鹮觅食区使用化肥农药,并建立野外巡护员队伍,从而有效杜绝人为伤害朱鹮事件的发生。

  如今,爱鸟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就是想亲眼目睹朱鹮的美丽身影。“在洋县,保护朱鹮、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任文明说。

  ◎朱鹮保护与经济发展齐步走

  为给朱鹮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就在今年5月,由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陕西省外事办、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联合开展的“鹮田一分”项目,在朱鹮保护区文同村启动。

  项目以朱鹮主要觅食地——稻田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种植有机水稻和稻田边缘“留白”(一亩地留出一分田)等措施,提高农田中泥鳅等水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加朱鹮种群数量;再通过商业运作打通消费市场,售卖有机稻米产品,其销售收入又返还到项目中以扩大实施面积,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尝试,力图寻求朱鹮保护与水田权益人最大收益之间的平衡点,也形成了以产业集群带动农民脱贫及栖息地环境改善的保护新模式。

  目前,与文同村同步开展“鹮田一分”项目的洋县华阳镇华阳街村,已完成100亩有机种植稻田插秧。通过2018年项目实施,本地出生朱鹮幼鸟 28只,给务工农户支付劳务费用13.67万元,其中9个贫困户年均收入达到4222元,顺利实现脱贫。

  如何实现朱鹮保护与经济发展齐步走?洋县政府把“朱鹮”与“有机”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通过栽培高附加值的新特优品种,建设朱鹮生态农业观光园,巩固提高“朱鹮牌”有机食品市场知名度,大大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

  朱鹮保护带给洋县“绿水青山”,也使洋县拥有了“金山银山”。2018年,洋县七类产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成为西北地区生态特色产品保护最多的县;洋县红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朱鹮牌”稻米商标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种类及其加工企业也日益增多,深受市场认可。

  如今,“洋县朱鹮生态有机品牌”成功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区域品牌价值上升至70.57亿元,位居全省区域品牌价值榜第四位。

  翩翩飞舞的朱鹮,已成为洋县、汉中乃至陕西的一张绿色名片。(作者 李涛 张博)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