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今年以来,湖北武汉市在长江、汉江核心区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优化、绿化、亮化工程,清除长江、汉江核心区内约6成老旧码头,植树造林近百万株,生态修复千余亩,成功再现了一条清爽干净的滨江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6月2日傍晚,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四官殿码头,武汉市民黄鹏带着妻儿坐在临水台阶上,享受着凉风习习的夏夜。几个月前,这里还有一座大型趸船停在江边,不仅锈迹斑斑,而且散发着刺鼻的柴油味。如今,这里只剩下开阔的江岸线蜿蜒曲折,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为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湖北省武汉市在长江、汉江核心区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优化”“绿化”“亮化”工程。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已成功清除长江、汉江核心区内约6成老旧码头,植树近百万株,生态修复千余亩,并在25公里长江主轴上打造“长江灯光秀”,成功再现了一条清爽干净的滨江绿色生态景观长廊。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龙腰”位置的武汉,因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桥两江三镇四岸”的独特城市景观。从明清时起,武汉就因码头众多而成为中国内陆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有着“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位于市中心的长江、汉江两岸,大型客、货运港区已陆续外迁,只留下一大批老旧码头,其中不少已丧失原有功能,沦为“僵尸”码头。这些码头留下来的趸船、栈桥,外观锈迹斑驳,不仅侵蚀了宝贵的岸线资源,阻碍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更破坏了长江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2018年12月份,武汉出台《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武汉将以铁的意志、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开展港口码头综合治理,加快补齐欠账,实现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说。根据方案,武汉将优化调整港口码头103个、趸船189艘。优化调整完成后,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将减少61.2%,趸船数量将减少63.5%。
今年2月20日,武汉市打响了两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的“第一枪”,并在市、区到街道逐步设立指挥部,整体统筹、挂图作战,通过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全力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江汉区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港口、码头数量多、历史久、权属复杂,成为优化调整的重点区域。江汉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姚峻告诉记者,江汉区码头优化调整涉及对象主要是货运、公务、旅游类码头。码头所属企业既有国有大型航运企业,也有民营造船厂,普遍经营状态不佳,拆除码头涉及企业经济利益,难度较大。江汉区组建评估师、律师、审计师、测绘师团队,科学评估企业资产,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经营。通过压实责任、积极沟通,争取到了华中航运集团等国有企业、汉江船厂等民营企业的支持,在2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2.13公里岸线上16个码头和27艘趸船的优化调整工作,在武汉市各城区中率先实现工作清零。
短短3个多月来,武汉市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等城区已相继完成码头和趸船的优化调整工作,腾退出了数百公里的两江岸线。随后,武汉市又启动了长江岸线的“绿化”和“亮化”工程。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周耕介绍,全市启动了两江四岸植树造林及生态修复工作,计划今明两年在两江沿岸7个城区的360公里江岸线(长江岸线260公里、汉江沿线100公里)上进行大规模植树行动,造林总面积为2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1万亩,栽种池杉、水杉、杨树、樟树、柳树等近百万株。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相卫表示,为进一步展现武汉两江四岸景观魅力,武汉市于“五一”期间推出了“长江灯光秀”。“五一”期间,每到晚上7点,25公里长的长江主轴内,两岸楼宇、桥梁、黄鹤楼、龟山、蛇山、龟山电视塔等均被点亮,共同演绎一场流光溢彩的灯光秀。受此拉动,今年“五一”期间,武汉市共接待游客932.7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6.16亿元,同比增长54.73%和62.66%。(作者 郑明桥 柳 洁 陈达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