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可回收物“清单”

2019-05-16 09:42: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2019版)》(下称《目录》)日前公布,其中包含一般可回收物、低价值可回收物、不宜列入可回收物的垃圾品种3张清单,内容清晰明了,让市民一看就懂。

  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

  玻璃、金属、塑料、纸、织物等种类中,都有物品被列入不宜回收的垃圾清单。例如,餐巾纸、一次性手套、牙签等。

  为什么要将它们归为不宜回收的垃圾?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解释,主要因为它们受到污损,或使用的场景特殊,失去循环利用的价值,还有部分垃圾因下游缺乏配套的处置链条,即使回收也无法处置,所以在源头不鼓励回收这些垃圾。

  在宜回收和不宜回收之间,其实还有不少垃圾处于“中间地带”。它们通常被称为低价值可回收物,主要指生活中具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但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处理,需经过规模化回收和集中处理才能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一旦收运处置的成本倒挂,它们就无人回收,被视作干垃圾扔进干垃圾桶。

  如何处置低价值可回收物?上海各区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补贴,让它们从干垃圾桶里重回可回收物桶。目前,静安、长宁、徐汇、虹口、普陀、松江、嘉定、奉贤8个区已制定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其余区的政策正在加快落地。

  将点 站 场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评

  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坦言,全市投放可回收物的硬件和渠道配套仍不够健全,就算市民分得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物,往往也没有地方可以投放。

  为此,《上海市可回收物体系规划实施方案》也配套发布,提出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到明年底,上海要打造由回收点、中转站、集散场构成的“两网融合”体系。

  按照城区每1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点,乡镇每1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点的原则,上海将至少建成8000个“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若干个布局合理的中转站(力争建成170座)、10个区域性和3个托底保障的“两网融合”集散场,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交投、转运、集散需求。根据相关标准,标准型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一般在8平方米到10平方米,可基本满足周边市民交投和暂存可回收物的需求。但不少社区尤其是中心城区没有足够的空间。绿化市容部门建议采用自助回收箱、设立定时定点流动回收车,或向市民发放可回收物专用袋并提供定期或预约服务等形式,因地制宜建设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

  据悉,这些站点应于今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为鼓励各区切实推进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市级“以奖代补”政策,符合条件的集散场应纳入循环经济政策予以支持。

  相比服务点、中转站,可回收物集散场的规模更大,占地更多。根据可回收物体系规划实施方案,上海按照因地制宜、城郊统筹原则,各郊区至少建成1座可回收物(“两网融合”)集散场;中心城区采取委托市场化企业,与邻近郊区统筹共建,或委托上海城投(集团)总公司等形式实现功能托底保障。目前,松江、长宁的集散场已建成,嘉定、宝山、奉贤、崇明的集散场建设正在推进。上海将定期对各区相关责任主体的体系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结果将纳入各区政府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评范围。此举将倒逼各区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两网融合”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居民“没有地方投放”的窘境。(作者 蔡新华 )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