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徐展佳境来

2019-04-30 11:10: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郑思雯

  长城脚下,妫水之畔,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这座“百园之园”中,从4月29日到10月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欣赏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畅享建设绿色家园的美好生活,共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共享: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

  “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走进世园会礼乐之门,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的中国馆。

  中国馆半环形的轮廓,像一柄温润的玉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间,屋顶两端微微翘起,犹如鸟儿展翅一样轻盈。

  秉承“生生不息,锦绣中华”的展陈理念,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中国馆汇聚了中国31个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科研院校园艺研究前沿成果,展示中国插花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厅里,花团锦簇,清香四溢,北京的四合院、内蒙古的蒙古包、新疆的石榴、河南的牡丹……人们徜徉在花海中,一步一景,陶醉在美丽中国的无限风光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生态中国展区,裸眼3D技术制造的四季更替魔幻现实,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古人与深山结庐而居,修篱种菊,围栏种菜,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伴随着中国古典音乐,游客仿佛走进了唐诗宋词之中。

  世园会中国馆总设计师崔愷告诉记者,将中国馆放在园区中心位置,是希望中国馆能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文化,与周围的景色能够融合。

  姚桂英来到中国馆门前,这里曾是她生活多年的延庆区李四官庄村。故地重游,她对恢宏的中国馆赞不绝口。“老榆树还在。”村民们寻找着旧时的记忆,崎岖的小路却变成了花坛。

  世园会不仅让姚桂英和村民们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楼房,也让延庆变得越来越美。

  绿色、生态、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国馆的建设和规划中,更贯穿在整个园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园区规划以“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传承文化、开放包容,科技智慧、时尚多元,创新办会、永续利用”为规划理念,以“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彰显生态文明成果、推动园艺及绿色产业发展”。

  共建:花伞花海,融合绽放

  沿林荫之门,经国际馆、国际展园,西望海坨山,一幅绚丽多彩的世界风情画卷展现在眼前。

  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世园会汇聚了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多个国内外专业机构、企业、个人等参展,建设100余个室外展园,这是历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世园会。

  “生活、生产、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互相融合”是2019北京世园会突出的特色。世园会从大园艺、全产业链出发,采取实物

  展示与互动体验相结合、传统展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各国园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

  德国展园像是一片“飘落的树叶”,设计者希望通过落叶演变成能够被人们所利用的可再生资源,表达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德国馆上下两层,设6个展示区演绎“可持续发展”理念。园内有昆虫旅馆、巢箱、水循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花园”等展示区域。以“播种未来”为主题,德国展园展现了现代园艺及先进科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通过可再生性原料和产品体现园艺对现代生活的重大作用。

  在名为“田园市集”的生活体验馆,按照“爱园艺、爱生活”的展陈理念,体验园艺在衣、食、住、用、娱乐、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舞台,世园会还将举办专项竞赛与展示,传承创新全球园艺历史文化。很多竞赛将在名为“花伞花海”的国际馆举行。国际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以“融合绽放”为陈展理念,展示各个国家园艺特色与地域文化。

  “世界各国的园艺大师们都能在世园会这一平台上展示才艺、绽放风采,游客们能观赏到各国独具风情的园林园艺,欣赏到各国各民族的精彩文化表演。”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说,这既是一次园艺交流,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轻盈潇洒的花伞,展现出清新大气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副主任江泽慧介绍,世园会期间将举办牡丹、月季、兰花、菊花、盆景、组合盆栽、2019世界花艺大赛等七大国际竞赛,“希望能全面展示世界花卉园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世界花卉园艺界的交流与合作。”

  “这将是一届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世园会。”参观世园会的比利时驻华大使Marc Vink说。

  共商:山水颂歌,丝路花雨

  “高阁临妫水,平湖映天田。” 花开蝶舞,妫汭剧场宛如一只彩蝶驻足在妫汭湖畔,遥望永宁阁。在世园会园区,人们可以远借海坨之巍峨,近赏妫河之秀美,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

  在这里,植物是主角。为了保护园区内原本生长的约5万棵树,园区和展馆的设计者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种下了10多万棵乔灌木,并改造原有湿地,加大清淤力度,提升景观,增加其净化功能,为候鸟迁徙提供良好栖息和繁殖环境。

  在这里,自然是舞台。建设“海绵园区”,将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等不同方式汇入水体,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同时加强雨水回用,全园为此建设了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不小于60%,道路广场铺装透水率不小于70%。为保障水体水质,还设置了沉砂池等过滤雨水。

  在这里,绿色是主旋律。中国馆的大部分展馆置于人工营造的梯田之下,利用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物的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场馆还利用外部风道和内部自然通风系统,实现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此外,场馆的钢结构屋盖还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提高了光能吸收效率。

  园区里,以“一带一路”为设计理念的绿荫游赏带,串联4个主要场馆及中华、国际展区,沿途以生态休闲的遮阴廊架象征“一带一路”的丝路驿站。丝路花雨,展现绿色科技、园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体现开放包容、人文互通、文化互鉴。

  2019北京世园会,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妙乐章。(作者 文雯)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