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化文旅融合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04-11 13:52:03  来源:中国网  责编:陈晨

  中国网讯:近年来,山东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坚持规划引领、政策驱动、跨界融合,着力推动两大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83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20亿元,占比从3.32%提升到了4.29%,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旅游消费总额从2013年的5000亿元增长到2018年1万亿元,实现翻番。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做好“三篇文章”,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均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好势头。

  做好“纳入”的文章 以大视野谋划产业发展

  积极争取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布局,由文化和旅游部门主推,上升到省委、省政府主抓,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关注、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争取,最大限度获得指导支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直接管,主持召开文化和旅游专题会议,对《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曲阜—泰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等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多次带队赴海外宣传推介山东旅游。二是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省委、省政府将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提出打造包括文化创意、精品旅游在内的“十强产业”。把推动两大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抽调精兵强将专职办公,构建起“1名省领导牵头、1个专班跟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协会助力、1支基金保障”的“6个1工作推进体系”。印发《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将两大产业发展指标纳入对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极大调动了各市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省培育各类传统工艺企业和经营业户110多万个,从业人员达到350万人;积极探索“互联网+传统工艺”模式,鼓励乡村经营业户“触网”发展,全省形成5661个非遗活跃电商,将产品推向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山东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5亿人次,实现消费2850亿元,成为拉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四是纳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齐鲁文化资源开发行动,深入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3亿元,扶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171个。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中国教师博物馆等一批公益项目启动建设。先后投资近11亿元,推动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胶东(刘公岛)党性教育基地等三个基地提质扩容,将干部教育与红色旅游体验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

  做好“引领”的文章 以硬举措拉动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大活动、大项目、大园区、大企业引领作用,壮大产业集群、加大宣传推介、提升质量效益,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走规模化、高端化、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一是实施项目引领。建立全省文化产业项目库,动态储备了近400个优质项目。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期间,6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投资额566亿元。2018儒商大会期间,总投资1200亿元的13个精品旅游项目和总投资280亿元11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实现现场签约。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尼山圣境、青岛东方影都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重大项目落地运营,全省建成33个国家级和168个省级文化(含出版、影视)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018年,山东完成旅游投资2400亿元,同比增长7.3%。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山东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入选30强和提名企业。二是实施活动引领。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球孔子学院山东文化旅游推广峰会、德国法国“孔子家乡,好客山东”旅游推介会等一批重大节事活动,有效宣传展示山东形象,为推介文化和旅游搭建平台。青岛市借助上合峰会契机,充分释放后续效应,先后承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旅游峰会、中国—意大利经贸对接会等各类会展活动近20场。三是实施消费引领。顺应大众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扩大产品供给,引导释放消费需求。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两届消费季共吸引2.4亿人次参与,省市两级财政投入文化消费引导资金2亿元,直接拉动文化消费超过7.9亿元,间接拉动消费288.5亿元。大力推进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工作,全省9家5A级景区推出降价措施,平均降幅达到17.3%,免费开放景区达到286家。

  做好“融合”的文章 以新思路推动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全链条深度融合。一是在规划编制中体现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精品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均充分考虑二者兼容性,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互联互通、和合共生。两个规划都将“文化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提出加快打造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聘请国际国内顶尖专家,组建规划编制团队,开展《山东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培育融合发展示范典型。鼓励各地依托自身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形成了台儿庄模式、青州模式、曲阜模式等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比如,台儿庄古城深挖运河文化、抗战文化内涵,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子,塑造起“二战名城、运河古城、中华水城、国际慢城”综合品牌形象。三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互补、融合互动。赴韩国、日本举办“海丝新篇”—2019韩国·中国山东文化年和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大阪)推介会,将山东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在国内尚属首次。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推动各类文化活动与旅游相结合,延伸提升文化旅游产业链、价值链,泰山国际登山节、淄博齐文化节、临沂书圣文化节、潍坊中国画节、风筝节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将全省各级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纳入旅游线路,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作者 楠雪)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