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是拖累经济 是改造经济

2019-03-11 15:23: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我就想好好跟大家说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确实能实现双赢。”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2018年,安徽省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长8.02%,高于全国的6.6%,踏入“3万亿俱乐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居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居全国第二位。安徽省多项环境指标也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安徽省是如何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

  污染治理腾出环境和市场容量

  “环境与经济双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治‘散乱污’企业,为合法规范生产经营的企业腾出了生态环境容量和市场容量。”徐恒秋分析道,腾出环境和市场容量发展高新高端产业,培育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安徽省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省上下协同作战,按季度对各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实施动态考核“限批”。2018年,安徽省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至2018年底,全省226条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187条,消除比例为82.7%,完成2018年目标任务(消除比例达到80%)。

  安徽省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主任的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3次带队赴长江沿线明察暗访,查看入河排污口、水源保护区和污染排放企业;率队沿新安江全方位踏查,深入调研、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多次赴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访查整改情况。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全国开创性地建立了《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包保1个市,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领导分别包保重点区域及相关问题,并深入现场调研督导,形成四大班子共同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良好局面。

  一系列专项行动等打击了“散乱污”企业,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2018年,安徽省PM2.5年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5%,PM10年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1%,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5.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1.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2018年,安徽省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都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初步形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徐恒秋说:“这充分说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一致的。”

  “所以我经常说,环保不是拖累经济,环保是改造经济。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越要利用环保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徐恒秋说。

  生态补偿促进自身造血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我们已经成功进行了两轮试点,每轮试点为期3年。”徐恒秋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次探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新安江流域是习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先行探索地,也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试点实施以来,新安江上游水质连年为优,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试点经验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试点工作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

  201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意见》,全面推开生态补偿机制。安徽省境内121个断面纳入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范围,2018年共产生水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4亿元。同时,探索全省大气环境质量补偿工作。2018年,全省各市共产生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6600万元。

  生态补偿机制在为地方输血的同时,也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近3年来,黄山市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80个,投资总规模达160亿元。黄山市已经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

  保护好“八百里皖江”

  “八百里皖江,我们着力构筑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让一江清水向东流。”徐恒秋说。

  2018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深入谋划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思路目标。

  ——“禁新建”。沿江1公里以内除事关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外,一律不再新批项目,已经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减存量”。取缔关停沿江1公里以内“散乱污”企业,分类分年有步骤地推进重化工、重污染企业搬进园区,持续巩固“五治”行动。

  ——“关污源”。管住江上、入河排污口及城镇污水、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进园区”。推动搬迁、新建项目有计划进园区,加快开发园区优化整合,确保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位。

  ——“建新绿”。全面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对沿江绿化空白区域进行补绿,打造沿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

  ——“纳统管”。做到园区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环保数据的监测“三个全覆盖”。

  ——“强机制”。健全多元投入、政策统筹、生态补偿、协同合作等机制。

  通过实施“七项行动”,安徽省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2018年,长江(安徽)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6.3%,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3.3%,较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指引下,皖江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图景徐徐展开。(作者 文雯)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