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 重拳治污当常态化

2019-02-12 15:00:04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陈晨

  光明日报讯:作为三年蓝天保卫战的首战之年,2018年的这场蓝天保卫战打得漂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日前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不仅京津冀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在下降,而且从“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要求均超额完成。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军中无戏言,完不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必将被问责”。

  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其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治污治霾的首年之战,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都能超额完成,这样的成绩值得点赞。这也说明大气污染的防治,只要有治理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处罚力度,完全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经济发展就该为子孙后代留条后路,这本是常识。一段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为了短期GDP,曾经上马了不少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甚至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违规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剧了污染程度。

  近年来,环保因素在官员评价机制中的权重逐步加强,官员被要求对项目终身负责,问责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比如,整个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20个省份实施了“回头看”,累计罚款近10亿元,问责8000多人。目前污染防治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种高压问责、封顶罚款基础上的。

  必须看到,蓝天保卫战不是一场突击式的强化整治,绝不能一阵风。事实上,生态环境部此前的通报提到,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敷衍整改和虚假整改的现象并不少,甚至存在伪造文件公然对抗督察组的现象。这说明一些地方对“三高”企业的路径依赖相当强,政绩思维未能立竿见影地转换。

  而且,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中,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属于传统资源型产业聚集地,是钢铁、煤炭的主要产区,在大力治污的同时,上述传统产业也在逐渐向其他地方迁移。避免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随着产业迁移浪潮而改变,提前预判、从严治理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策。

  关停“三高”企业,调整能源结构,铁规执法治理偷排,在前期的快速推进整治过后,剩下的领域多数也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意味着2019年的压力,可能要比之前更大。刘炳江强调“军中无戏言”,完不成必问责。污染防治常态化,理当有如此决心,时刻保持高压势态,重拳治污。

  当然,在时刻保持污染防治高压线时,也得重申一个常识:发展模式的转变,最终的落脚点是公共利益和百姓民生,所以手段一定不能过激,不能以损害民众利益为代价。

  发展思路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也意味着蓝天保卫战是个长期工程。打赢这场保卫战,既要有决心,也要讲手段;既要肯定成绩,也要坚持问题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持久蓝天。(作者 熊志)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