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迪拜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宣布全球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其中1/3为中国城市,分别是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
消息传回国内,这条新闻始终在各大媒体或新闻客户端“刷屏”,不仅新闻报道多,舆论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为什么这件事值得关注?6个中国城市为什么能够拿下这项荣誉。奖项之外,还给予人哪些有关湿地与城市之间关系的启示。
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
可别小瞧“国际湿地城市”这项荣誉,它可是含金量十足。这是一块国际的生态招牌,具有国际影响力,而且能代表一个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含金量,是因为“国际湿地城市”由各国政府提名,并由联合国旗下国家政府间机构——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组织进行评估认证,而且从申报到成为候选城市,直至正式获评,有一套严苛的考核流程和评估标准。
我国高度重视“国际湿地城市”评选,据了解,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专门研究制定了一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指标》,包括资源本底、保护管理条件、科普宣教与志愿者制度等几大项指标类型,以及重要湿地、湿地率等15项具体指标。其中,行政区域内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这两个刚性指标,让很多城市望而却步。
因此,将其称之为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实至名归。
此次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的6个国内城市,无一不是有着过硬的实力成绩,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
海口,属于滨海湿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而且辖区内有我国最早一批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既是鱼米之乡,也有大量的人类活动,充分体现了湿地在生产生活生态中的有机统一。
常德,洞庭湖畔的湿地城市,将湿地保护与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得非常好。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因为黄河淤积,形成我国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一片湿地,城市湿地率全国最高,拥有非常多的湿地濒危鸟类。
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松花江穿城而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河流湿地资源,另外东北高寒湿地和沼泽优势也十分突出。围绕河流湿地与城市,松花江建设了大量旅游项目,每年旅游收入十分可观。
银川,得黄河灌溉的便利条件,辖区内湖泊众多,号称“城在湖中,湖在城中”,自古就被称为“塞上江南”。
这是一种呼吁行动,引导城市重视湿地保护,实现合理永续利用
为什么会有“国际湿地城市”的评选呢?这一切还要从湿地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说起。
在人们的印象里,一提到湿地,就觉得它们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与城市的距离很远。实际上,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古代,人们择水而居,城镇也大多依托河流、水运渡口等发展起来,因此湿地在人类聚居生活、建立城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密不可分。湿地是城市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是城镇天然的绿色基础设施。湿地的存在,能够推进城市生态宜居,对于调节小气候、改善自然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湿地水源紧缺、湿地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突出。
以北京为例,历史上,北京的湿地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海淀区。很多地名也跟水有联系,比如积水潭、南泥沟河,不过,由于近些年城市建设的发展、用地需求的扩大,再加上对湿地功能的认知不足等原因,导致北京很多湿地被填埋、占用。
国际湿地组织自1971年2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的湿地保护事业。为了引起城市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实现湿地合理永续利用,2017年4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决定在全球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及申报认证工作,以表彰先进、扩大影响、唤醒全世界聚焦湿地保护。
中国作为《湿地公约》履约国,于2017年7月正式启动了国际湿地城市的遴选工作,共有15个城市以省政府名义递交申请,最终包括常德在内的6个国内城市获得代表中国参评的资格。
这是一次理念彰显,既要生态本底好,更要保护干劲足
此次6个城市获选“国际湿地城市”,不仅是对城市区域内湿地保护工作成效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地方政府重视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肯定。当地老百姓对湿地的获得感、幸福感会大大加强,而且无论是从经济层面、生态层面、社会层面,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助益。
此外,此次“国际湿地城市”的提名与评选,也彰显了一种理念,给国内其他城市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想要评选“国际湿地城市”,不仅要生态本底好,而且要保护干劲足。
以海口为例,海口良好的滨海湿地资源本底自不必说,近两年,海口市领导更是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结合黑臭水体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整治等,将湿地的理念贯穿集中,取得了好成绩;东营,湿地率全国最高,但它并没有躺在资源簿上睡大觉,而是早在建市之初,就把“生态之城”“湿地之城”作为城市建设的理念一直保持与维护。
其他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的几个城市莫不如此。银川地处西部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守之不易,为此他们树立了“生态立市”理念,将湿地保护融入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力争让“塞上江南”这张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专家表示,评选“国际湿地城市”,有些城市可能先天条件并不具备,本底不足或者城市建设过程中湿地被填埋了。但是,对于湿地的保护和重视,更加重要。只有彰显出决心与行动,才有可能将湿地真正保护和利用好。
所以,对于6个获选城市来说,这既是荣誉,也是压力。根据有关规定,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有效期为6年。我国已获得认证的城市如有意愿继续保留命名,应在证书有效期满前提出申请,接受国内专家组核查,并报《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审查。
也就是说,获得“国际湿地城市”,并非一劳永逸,只有今后更加重视湿地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合理旅游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守好这张“金名片”,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作者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