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讯:近年来,宿迁市以水为脉、以绿为魂,坚持生态立市,围绕全域“规划、设计、配套、修复、清流”五全理念,实施“引水、蓄水、净水、供水、导水”五大战略,通过“河道沟渠疏浚、黑臭水体治理、城乡污染防治、内源外源兼修、生态环境修复”五大整治,基本形成了“一核、两湖、三片、四廊、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健全体制机制,构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和快速城市化相融共生之路。
宿迁,位于淮沂沭泗诸多水系下游,沟河纵横、黄泛多发,宿迁的历史就是一部部波澜壮阔的治水史。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1996年设立的地级宿迁市始终与生态同行,始终坚守“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深呼吸、看绿色、见清水”的目标,坚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掀起了又一轮轰轰烈烈的治水历程。近年来成功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现代滨水城、生态宜居城、创业创新城”,处处生机勃勃,绿树成荫,碧水长流,湖光潋滟,鸟语花香。古老而又年轻的宿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弹奏着生态河湖润城市的恢宏乐章。
制度先行 咬定绿水不放松
2014年5月,宿迁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同部署、共推进。编制了《宿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照三年计划统筹推进。成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水务局牵头,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方位实施,宿迁市先后出台水生态文明相关制度、条例、规范等相关文件,特别是《宿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宿迁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制度》《宿迁市干部生态环境实绩公示制度》等生态环境制度,强化了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了责任明确的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保障和推进水生态文明各项任务的落实。近期出台的《宿迁市古黄河马陵河西民便河水环境保护条例》为宿迁市有立法权以来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条例。
连通治理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宿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力推城市“活水”建设,实施“清水行动、沟通水系”,通过“引水、蓄水、净水、供水、导水”五大战略,构建城乡水生态。主城区投入30亿元,建成七堡枢纽和马陵河引水工程,实现骆马湖、中运河清水进城;完成马陵河生态治理,实施控源截污、雨污分流、雨水利用,昔日的“龙须沟”蝶变为景观河、生态河,并以排名第二入选全省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完成六塘河疏浚生态治理工程,古黄河与西民便河沟通工程,实现清水绕城;新建九鼎公园、鸣凤漙公园、白鹿湖公园等城市水泡,实现清水润城;完成三台山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成功创成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新增一处宿迁城市名片;实施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日排尾水19.1万吨,兴建再生水利用工程,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年供给城市杂用水、景观用水达1700万吨;城市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已经实现。试点期间,宿迁市实施乡村河道治理工程,高标准打造10条生态示范河道,整治县乡河道353条、村庄河塘900处,打通断头河112条,全面开展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村水环境焕然一新。
示范引领 诠释治水新模式
试点期间,宿迁依托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可推广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通过系统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的有序推进、水景观的打造和亲水系统的实施、创新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等综合措施,提升水质、连通水网,加速建成城乡一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湿地与城市共融的生态大公园。
首创并实施“河湖警长”制度,创新发展河长制。以“河湖警长制”为抓手,创建了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实行科技创新。全国首创市、县、乡、村四级全部配齐河湖警长并进行考核;研发了智能APP软件,集巡河、督查、举报、交办、考核等功能为一体;河湖警长制工作中,在全省实现了“五个率先”“一个第一”。2017年10月,宿迁市代表江苏省接受了水利部的专项督导,第一家通过验收,被江苏省河长办向水利部推荐为全国经验特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典型市”。守住生态底线,坚决打击采砂。创新开展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针对“两湖”特点,市委、市政府相应成立全面整治洪泽湖、骆马湖采砂工作机构;创新打造“生态巡回法庭”,实时审理生态案件。通过“六大战役”,2017年4月,“两湖”实现“零盗采”“零滞留”,为此,宿迁市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水行政执法及河湖采砂管理工作综合先进单位“两湖禁采”和“两法”衔接均为全省第一。
创新农业水价,农民协会配置水权。作为全国第一批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宿豫区),宿迁紧密围绕“设施配套完整化、协会运行规范化、产权明晰责任化、定额管理精细化、奖补激励精准化”的改革总目标,采取“强化行政推动、坚持分类实施、健全协会组织、完善政策保障”等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开展农业水价改革,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提高了水费收缴率,实现农民增收减负目标,提升了节水效率。通过改革试点,初步估算仅宿豫区来龙灌区节水量就达20%。
双控管理地下水,助推酒都新飞跃。通过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自来水实现了全市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供水,对于酒都洋河来说,既解决了该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也将地下水置换出来,更好地为酿酒发展提供支撑,以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洋河酒企,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三年多来,该区累计封填53眼地下井,地下水位整体回升了13米左右,超采区漏斗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建设为归宿,绿色发展求变迁。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划定钱集等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导区;坚持绿色生态安全高效发展导向,201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8%,高耗能行业产值增幅下降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力推进宿迁五大生态廊道、大运河—徐洪河—淮沭新河生态保护网、洪泽湖生态保护特区建设,2017年全市绿色通道共造林14206.35亩。
水润宿迁,生态公园展新姿
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宿迁平原水网、自然生态禀赋良好的城市特色,以“湖美河畅,节水清源,淮沂水韵,绿野田园”为总体目标,按照“一核、两湖、三片、四廊、多点”的总体布局,围绕六大体系,完成了119项建设项目,建成了骆马湖生态修复等10项重点示范工程。
三年试点建设,宿迁市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在水活、水清、水美、水安全上下功夫,基本建成了信息化、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配套全面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修复体系,综合治理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全民参与的节水体系,展示楚风水韵的文化体系。完成实施方案六大任务23项指标,重点实施10项示范工程。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用水总量为25.5亿立方米,严格控制在29.6亿的红线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14.66立方米,比试点初期下降3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95;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2.6%。区域供水通村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3%;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5个,最美水地标2个,水美乡村77个;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
通过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宿迁市基本形成了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修复体系,清洁良好的水环境保护体系,长效稳固的水安全保障体系,集约高效的水节约推动体系和古今交融的水文化传承体系,圆满完成了试点建设目标任务,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和全面提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宿迁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在生态河道、生态灌区、生态乡镇、生态廊道等方面放大试点效应,努力提升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态优势。
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以水为脉,以绿为魂,宿迁人在这“第一江山春好处”,倾力建设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一个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江苏生态大公园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