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讯:今冬,大连海蛎子行情破历史纪录;论个卖的新品种“三倍体牡蛎”日益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11月初,獐子岛集团成立牡蛎事业部,不仅要改变牡蛎散户粗放式养殖的现状,还要打造牡蛎产业链,布局全国消费终端。
价格逐年上涨养殖热情不升反降
老杜在大连做海蛎子生意已经有十几年了,据他介绍,每年11月下旬之后,海蛎子便集中上市,销售旺季一直持续到春节之后。“往年12月初,现开的海蛎子肉零售价也就20多元,最高时也没超过30元,通常只在春节前后才短暂摸高30元大关。但今年,现开的大连海蛎子肉几乎一起步就超过了30元,最近,肥满度好的已攀上了35元高价,照这样下去,春节前恐怕会涨到50元吧。”
目前在大连金州杏树屯海蛎子养殖产区,蛎头的收购价达到了每斤2.2元左右。“去年同期,蛎头产地收购价为每斤1.8元左右,今年涨价幅度挺大。”据当地一位海蛎子养殖户介绍,最近几年,蛎头收购价逐年上涨,但当地养殖海蛎子的收成情况却经常不如人意,“有的养殖户的海蛎子连续几年大批量死亡,因此如今的养殖热情并不高。”
“我家养了10多年海蛎子,但今年承包的200多亩海域宁可闲着也不养了。”另一位养殖户刘娜说,近年来,当地养殖海蛎子死亡率较高,加之雇工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不少老养殖户都退出了该养殖领域。
据介绍,金州杏树屯、庄河石城乡、庄河王家镇及大连长海县等地,是大连养殖海蛎子的主产区。“当前,长海县育肥的蛎头,个头小一点的收购价为每斤2.2元;个头大的、肥满度好的,每斤2.6元-2.8元,当然,还有更贵的。”长海县海蛎子养殖户张景玉表示,今冬,无论是蛎头还是现开的蛎肉,价格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粗略估算,涨幅在20%左右。
论个卖的海蛎子让散户艳羡不已
俗称的海蛎子,被规模化养殖企业称为牡蛎,或者生蚝。这种称谓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大连牡蛎养殖产业的一次悄然升级。“从养殖散户论袋子卖蛎头,到如今规模企业论个卖生蚝,大连牡蛎养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目前中国牡蛎养殖已形成了养‘太平洋牡蛎’的山东及辽宁产区、养‘福建牡蛎’的福建和浙江产区,以及养‘香港巨牡蛎’的广东及广西产区。”前述业内人士介绍,其中,辽宁大连产区养殖海蛎子的品种主要是太平洋牡蛎和大连湾牡蛎(即“草蛎子”),其中以养殖太平洋牡蛎为主。”不过,国内的部分太平洋牡蛎苗种生产粗放、杂乱,有的苗种存在质量问题,这或许是一些海蛎子养殖户连年遭遇高死亡率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长海县养殖海蛎子的品种正在悄然变化,一种叫‘三倍体牡蛎’的新品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张景玉表示,这种三倍体牡蛎个头大,口感更好,而且,论个卖,价格很高,销售紧俏。
目前,大连地区规模化养殖的“三倍体牡蛎”,250克-350克规格的三倍体牡蛎售价为每个11元;最小规格的,每个售价也在4元左右,这让那些论麻袋卖蛎头的传统养殖散户们羡慕不已。
“粗放式的传统海蛎子养殖产业曾是大公司不愿涉足的领域,主要原因是产品低端、利润微薄。”大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海蛎子到“三倍体生蚝”的跨越,似乎弥补了上述不足,这让大公司从中看到了商机。
小牡蛎大产业獐子岛成立牡蛎事业部
据了解,11月初,獐子岛集团刚刚成立了牡蛎事业部,獐子岛集团养殖三倍体牡蛎可追溯到2009年,当时,其与青岛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由此介入该领域,并在2014年实现了三倍体牡蛎的规模化养殖及推广,其多个养殖区拥有成品牡蛎1000多万枚。另外,2016年,它又与另两家企业合资成立了一间专门从事三倍体牡蛎苗种生产及养殖模式推广的公司。
“中国的牡蛎养殖规模很大,年均产量在300万吨以上,2015年,中国牡蛎产量达到457万吨,占世界牡蛎总产量的85%以上。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牡蛎消费国,2015年,中国人吃掉了价值167亿元的牡蛎。”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介绍,随着电商及物流迅猛发展,加之成为网红小吃的“烤生蚝”广泛流行,使得牡蛎销量大幅提升,如单体牡蛎养殖主产区山东乳山,其牡蛎养殖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30多万吨。
“大连牡蛎要想尽快摆脱‘散户们粗放式养殖海蛎子’的现状,无论在养殖环节还是营销及品牌推广上,都要实现‘从批发蛎头到营销生蚝产品、品牌和文化’的质变,从而让大连海蛎子进入中高端市场,提升该产业的附加值。”吴厚刚表示,让大连人倍感亲切的海蛎子,应该成为大连海参、大连鲍鱼之外的另一个优势产业,成为走向世界的一个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