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转型和变革的时期,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这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人类和自然界当中建立起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18年年会全体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
保护环境需要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国合会执行副主席麦肯娜表示,作为国合会的成员,我们赞赏中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尤其是建立了包括150万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对中国重要自然生态体系进行保护非常重要的做法,构建国家公园的做法是非常了不起的。与此同时,中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过去一年中,北京看到的雾霾天气数量不断减少。不仅对于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环境有好处,对世界也是有好处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坚定走在这条路上。
当前,世界正处在关键的节点。IPCC报告显示,如果地球未来的升温是1.5摄氏度或者2摄氏度,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温度、降水、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安全及经济增长等。
我们必须在各自的国家以及国际上采取更大胆的行动。希望能够在第24次缔约国大会上共同努力,取得新的成果。2020年是环境的“超级年”,2020年北京将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
在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进展,中国需要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促进各方面的进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尤其是在全球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可持续的方式来展开,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了更好的对话,增强了透明度,以及能够实现更加有包容性的发展。中国在蓝色经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国际海洋保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陆地的塑料和其他的碎片是海洋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中国可以采取果断的行动来减少包括塑料在内的海洋污染,这些行动将会让所有人都受益。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与中国在一起。在北京举办的第15次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将能够成为成功的典范,这次会议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相当于《巴黎协定》对于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自然代表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以及我们的未来。我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建立更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要保护土地,保护水源,保护自然界,以及保护自然界所有的物种。在各方面中国都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有对国际社会展开积极影响的能力,全世界需要中国来发挥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国合会副主席索尔海姆
共同努力实现环境、经济、健康“三赢”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令人振奋。这事实上是“三赢”的局面,因为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在21世纪,我们需要更多地共同努力制定并践行环境、经济和健康的“三赢”政策。中国正在实现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世界最大,同时,中国还在进行清洁交通的改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对环境和健康均有益处。
几年前,北京是一个污染的代名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北京的环境改善了很多,雾霾天气减少了,对当地的市民是非常有好处的。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世界带来了很大启发。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把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人类健康的风险因素,空气污染被列为全球性的人类健康威胁,它威胁到了全世界每年700万人口的健康。
在实现“三赢”方面,2019年和2020年会有更多机会。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未来我们有希望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实现绿色转变。同样在全球气候峰会上取得的成绩,也将是我们面临的机会,它也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帮助人民更好地保护环境。
2020年,中国将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对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探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框架并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并呼吁、号召大家共同保护自然。这也将为实现经济、环境和健康的“三赢”提供更多机遇,因为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游客,也将促进经济发展。
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污染防治这场战争的胜利,环境、经济和健康的“三赢”政策也一定可以实现。
国合会副主席施泰纳
“一带一路”推动发展中国家转型
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过去,我们在国合会工作当中,已经越来越着重考虑中国的转型问题,不仅仅是GDP,还包括如何能够使更多的人脱贫。所有这些如果没有顶层设计,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参与国合会的工作,大家也可以看到是怎样改变中国环境状况的。应该说,当前,国合会正在帮助中国塑造下一个新时代。
我们现在谈的很多就是生态文明在接下来40年当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有不同课题组,还有不同的团队,现在正在对进一步问题做研究。
我们现在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我们已经进入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时代,“冲击”这个词不断地被使用。但是,我们如何确保在这种情况下,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决心不能变,中国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和所有不确定性。
这不仅仅是中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全世界要考虑的问题。全世界对中国有很多期待,可能这个期待的增长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它也可以促进其他国家转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实现它们的21世纪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中国现在在政策的分析上,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其实都已经不断成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国际社会分享这些经验。
国合会副主席解振华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当前,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10月发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IPCC在今年10月发布了关于1.5摄氏度的科研报告,报告中对气候变化的危害描绘了目前已经出现和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情境。报告中也指出,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1.5摄氏度以内,需要社会各界进行紧迫、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国一直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认真落实中国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方案和目标。近12年以来,中国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的GDP比2005年增加了1.5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2020年碳排放下降的目标。
在非化石能源发展方面,能源结构在逐步改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3.8%。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达到6.5亿千瓦,太阳能的装机已经提前实现了2020年规划的目标。中国电动汽车现在已经达到160万辆,是世界第一位。中国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碳汇方面,中国在2017年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增加森林蓄积量的任务,不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促进了技术创新。中国发展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在这期间,中国吸纳了3000多万就业人口。所以,在农村已经有一亿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目标。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气候行动、环境保护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反而完全可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合,实现协同发展,走共赢的道路。
2018年是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关键一年。在过去几个月中,所有的缔约方致力于推动这一进程,以期完成关于《巴黎协定》实施方案的谈判。各方正在积极准备对话,交流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各方需求,坚决落实《巴黎协定》,坚定落实《巴黎协定》的信心,建立起政治互信,为执行《巴黎协定》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尽管多边进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中国将与各方一道,在今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卡托维茨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起努力,争取达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国合会副主席周生贤
积极推进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的亲历者,我有3点体会:
第一,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发展与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战略不断提升,法治建设不断强化,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发展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果日益显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协同共进。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这是一个经历蝉蜕痛苦和希望的时期,需要我们有义无反顾的精神。
第二,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原因在于,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决策,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坚持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同增进人民福祉结合起来,不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坚持两手发力,既加快完善宏观顶层设计,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又抓微观落实,不断强化执法督查,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全面加速。
第三,国合会为推进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的进步也离不开国合会的努力和支持。二十多年来,国合会充分展现了高层次、跨领域和国际性的特点,无论对国内热点问题还是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无论对当前阶段性的问题还是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国合会副主席赫尔格森
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正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革,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我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面临挑战,未来我们可能会在环境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大自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来源,但是我们发现,因为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我们的生产生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尊重、保护大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的引领必不可少。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预测,未来也许我们在政治上面临的挑战会减少,但是环境变化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困难和挑战,而是有可预测性的环境政策,这个政策能够让我们预测未来发生的变化。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找到人与自然的解决方案,各个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在今年的国合会当中,我们也把保障绿色发展为确定为年会主题,试图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我们要考虑到每一个地区的特殊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绿色发展。现在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很多振奋人心的情况和事实,比如说中国就是让我们感到有信心的国家,尽管现在的确有很多例如海洋生态等问题需要让我们考虑。我们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和海洋环境。(以上发言由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刘晓星、童克难、郭婷、吕望舒、鲁昕、张倩、肖琪整理,内容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