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漳州实践”

2018-10-24 15:59:56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中国环境报讯:龙江大地,一年四季,满目尽是苍翠。绿色是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标志,也是福建省漳州市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坚守。

  近年来,漳州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生态省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与生产、生活、生意的“四生”融合, 让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齐力迸发,走出了一条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漳州之路”。

  一以贯之的生态选择

  “我的家乡充满自然美,家乡的景色,是我所梦寐不忘的。”出身漳州的文学大师林语堂曾这样感叹故乡的美。天生丽质更需精心呵护,绿城漳州,不仅是美誉,更是责任。

  为了巩固发展生态优势,漳州市全力做好“绿”的守护人。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下漳州市爱绿护绿、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奋斗足迹:

  2011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着力推进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2014年9月,漳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争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出台了《实施方案》;

  2015年7月,漳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漳州市“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从七大方面梳理汇总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支撑项目246个,致力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2016年12月,漳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五湖四海”项目,打造“生态+”先行示范区;

  2017年5月,建设“五湖四海”、打造“花样漳州”重点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九龙江畔“百花齐放、百树成荫”绿化工程正式启动;

  2017年11月,漳州巿人大审议并通过《关于中心城区重要生态空间实施保护的决定》, 首次将中心城区5290亩的生态空间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保护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生态福利。

  数年探索,耕耘不断。在坚持走绿色发展新路的指导思想下,漳州市全力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森林网络全面撒开,城乡绿化一体化快速推进,美丽生态空间格局愈加完善。

  数年实践,坚定前行。在多次力度空前的生态环境执法重拳下,黄标车全面淘汰、病死禽畜集中无害化处理县级全覆盖、危险废弃物实现百分百处置利用等等,使漳州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58%,在全省沿海地区最高;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95.8%;九龙江流域漳州段Ⅰ类~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市县两级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清、岸绿、景美、民富、业兴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不断延展“生态+”效益

  2017年,漳州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再次位居全省第一,这是漳州市连续3年在全省九地市中夺冠。同年,还被授予“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荣誉称号。

  以生态佳为基础,漳州市多年来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发展,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让生态基底不仅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更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引擎。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位于碧湖生态圈的万达广场销售额达1754.58万元,同比增长9.14%,客流量突破34万人次。生态“高颜值”带来了高人气,高人气则为项目带来了更多商机。据不完全统计,以“五湖四海”为示范的系列生态项目周边,目前已累计吸引近5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逾80亿元。

  如今从高空鸟瞰这座城,你会发现,花香四溢的圆山下,信息管理服务商甲骨文双创基地正拔地而起;流水潺潺的南山文化生态园旁,由旧厂房变身成的物联网示范园等高科技项目孵化平台相继建成开园,高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正加快集聚;一批又一批的央企及众多金融机构,正争先在满城的花海林湖边落户,商住项目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不仅是新生代产业为漳州市发展添亮助力,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等传统农林老品牌,也积极结合旅游、文化、服务等多项产业,在“生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中不断丰富提升自我,创造出源于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的叠加效应。

  “这里已然成了人们实现梦想的绝佳沃土。”在漳州博华众创空间运营总监陈小斌看来,从生态佳向“生态+”迈进的漳州市,如同一块不断雕琢而愈加耀眼的璞玉,让那些守护、打造绿水青山的人们有了更好生存空间,也让漳州市经济发展拥有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愿意在这里深耕、突破,与它共同成长。”陈小斌说。

  生态建设的促进效应逐步释放,漳州市发展正从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素质”大步迈进。

  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

  站在南湖的亲水平台远眺,灼灼花海在艳阳下摇曳生姿。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旧的老厂房,垃圾、杂草成堆,偶尔路过的人们都会捂着鼻子飞快跑开。没想到改建成公园后模样全变了。”周边村民郭文斌笑眯了眼,“现在我和老伴儿每天都要来湖边走上一圈,闻闻花、逗逗鱼,锻炼锻炼身体,心里啊可美了。”

  随着漳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逐年推进,一批批片林、花海、湖塘在城市地图上蔓延铺展开来,西湖生态园、南山文化生态园、四季花海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园区落地,并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防灾减灾、民生工程等进行多业态融合, 成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生态红利。

  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芗江水岸、龙江观竹、桥南美食家、中山桥畔、丹霞驿站等项目规划建设,全面提升一江两岸四桥夜景工程,打造“最美飘带”天桥和“水上看漳州,唱响龙江颂”夜游线路,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服务优势,把“生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优里做,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翻新,让原先的没有用变成了现在最有价值的城市留白,漳州生态建设所连接的不仅仅是美好环境和富有生命力的产业,还有每个人生活中的点滴,这是最让我惊喜并感动的地方。”今年4月,在百位国家人才项目专家考察漳州市“生态+”建设活动中,中国证监会研究院总监级研究员李正辉多次由衷感叹。

  如果说生态佳塑造出了漳州市这座城市的貌,那么全民共建共享绿色成果,就是漳州市生态建设最终实现的魂。从生态村镇到生态社区、生态校园以及生态企业的争相创建,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生态理念早已深深地融进每个人的心里、体现在每一次积极的行动中。这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随着生态韵动的频率而愈加充满活力。(记者 张达敏 蔡柳楠)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