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这里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的战场,在那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百姓展用最质朴、最无私的情怀参与战争、贡献力量,随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模人物,比如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哺育了大批革命后代无一伤亡、自己的4个孙子却先后夭折的沂蒙母亲王焕于等。沂蒙红嫂、沂蒙母亲被后人敬仰,因为在他们身上无不展现着那可歌可泣、永为后人传承的沂蒙精神。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沂蒙精神滋养着沂南人、也被沂南人奉做精神瑰宝、将被永远传承下去。看那奔走在扶贫路上的沂南扶贫人,他们的工作模式是5+2、白+黑,不知疲倦、忘我的奉献着,他们个个是沂蒙精神的传承人,他们在新时代用扶贫人的方式诠释着沂蒙精神。通过他们就可以了解沂蒙精神,通过他们就会被沂蒙精神感动,通过他们就忍不住去学习沂蒙精神。
沂南县是山东省20个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是临沂市“一点两区”脱贫攻坚示范区的重点区域。这里的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基本靠天吃饭,由于自然灾害较多,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致使年富力强的人都外出打工,当地发展自然落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以来,沂南县有省定贫困村125个, 2016年初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万户、5.1万人。自脱贫攻坚以来,沂南县扶贫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充分发扬沂蒙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干部作风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探索走出“产业带动、金融支撑、精准施策、整体提升”的脱贫路子。2017年底全县实现125个贫困村退出,脱贫7894户13121人,目前尚有未脱贫人口2075户3650人。
精准再精准,夯实脱贫基础。把握精准是脱贫攻坚的重心工作,对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是有效的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工作,沂南扶贫办在精准工作上下足了绣花功。绘制三张图提高精准。绘制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图、扶贫措施到户到人图、脱贫人口动态管理图“三张图”,提高了精准度。托清脱贫攻坚底子。开展精准扶贫“四看四查”大回访活动、 “托底清零”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托清老弱病残少、D级危房户底子,将“沙子户”按照程序规定清理出建档立卡国家系统,为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攻坚拔寨、啃“硬骨头”奠定基础。开展大数据比对活动。针对扶贫对象纳入退出不够精准的问题,组织审计、公安、交警、工商、住建、不动产、民政等部门,开展户口、车辆、房产、公职人员、大型农机具、银行存贷款等数据信息比对,提高了数据信息的精准度。开展动态调整。制定《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方案》,围绕精准识别、过程管理、贫困退出,建立贫困人口识别认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纳则纳、应退则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积极争取扶贫资金。缺少扶贫资金就如同缺少动力的轮船无法在海上航行,扶贫办把解决资金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积极奔走融合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到位,为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争取财政资金。2017年以来共先后争取投入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产业扶贫、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等重点脱贫攻坚领域,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发挥金融扶贫力量。针对贫困户主要缺少发展资金的实际,本着“政府作为、责任共担、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同各大银行探索设立以贫困户诚信情况为主的“721”评级授信体系和“五步评级授信法”,财政投入风险补偿金,引入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创新推出“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富民发展贷”三种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有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扩大企业带动扶贫效应。2017年,发放富民农户贷1594户6211.7万元,发放富民生产贷41家15461万元、帮扶31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加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部门指导、各记其功”的思路,制定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规划和实施方案,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三大类,整合2017年涉农资金4.46亿元全部用于西部山丘区和重点乡镇脱贫攻坚,并按投资额分别由县乡村三级组织实施,全面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水平。
对症“抓药”、精准“开刀”,组织实施扶贫工程。沂南县老弱病残少贫困人口居多、缺少自我发展能力,实践政府兜底政策,在一齐奔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老区人民掉队。沂南县扶贫办坚持走产业扶贫路子,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战略。建特色产业项目。联系相关部门、专家科学分析沂南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和产业覆盖面,注重发展有本地特色、产业链条长、群众参与度高、收益相对稳定、脱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利用“合作社+产业项目+贫困户”“产业项目+贫困户”“项目资金+小额信贷+贫困户”等多种特色产业模式,建立起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建扶贫就业车间。按照“就近就地就业”原则,在每个村建设一处加工点,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有偿租赁给企业使用,县乡通过落实就业培训补贴、扶贫贷款等政策,引导玩具、服装、制鞋、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点,将部分工序下放到乡村,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建电子商务网点。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县电商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一村一电商”、产品质量政府“背书”和农产品上行奖励政策,吸引电商公司到村设点,建立电商种植基地,电子商务网点在全县遍地开花,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载体。沂南县在脱贫路上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多措并举全力打造扶贫工程、密织扶贫兜底网线,致力于扶真贫、真扶贫。实施2016年度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扶贫项目建设。要想富先修路,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总投资3449.7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00万元,县级整合资金1449.76万元,硬化道路63.748公里,其中沥青道路21.65公里、水泥道路42.098公里,修桥涵13座,修建管涵、盖板函528座。这一惠民项目覆盖孙祖、岸堤2个乡镇、21个行政村,涉及东铁峪村、代庄社区等15个省定贫困村,改变了原先“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困局,打通了村民致富的渠道。实施“四联八建”工程。以省定、市定贫困村为重点,兼顾“插花型”贫困村,实施“四联八建”工程,建富民科教讲堂、建孝善养老基金、建公共服务平台、建扶贫理事会、建过硬的实干队伍等,在精准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扶贫大格局,保证了整村改造提升、以村带户脱贫,使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的步伐随之加快。
创新社会扶贫,推动齐帮扶、聚合力。搭建爱心众筹公益平台。由群团组织主导建设和管理,志愿者组织参与运作,采用“互联网+慈善”运行模式,以“慈心一日捐”带动社会参与,运行以来已开展众筹活动25次,2.7万人参与捐助,募集各类物品15万件、资金620万元。开展“百企精准扶贫联盟”行动。筛选178家企业“一对一”、“二对一”帮扶125个贫困村,对参与企业给予企业再贷款、就业补贴支持,保持长久扶贫动力。开展“千家志愿家庭帮户”行动。成功结对1043户,有针对性进行助学、助老、助残。开展协作帮扶。抓住开展扶贫协作机遇,与济南市槐荫区签订协议,推进职业教育、乡村旅游扶贫协作,推广“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推动两地社会爱心资源有效整合和精准结对帮扶,实现农超对接和农副产品进驻济南大型农贸市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正是沂南县扶贫办扶贫人的扶贫情,正是沂南县扶贫办集体为民着想、为民做事的宗旨。他们用渗入骨子里的沂蒙精神和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神,立下愚公志,拿出“绣花功”,铆足力量凝心聚力誓要带领沂南老区人民一同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通讯员 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