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竟然建在保护区 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重庆石柱县算错“经济账”

2018-06-15 17:11:33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22

  人民日报讯:长江南岸的重庆石柱县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近1/4面积被工业园区侵占,生态破坏严重。中央环保督察及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指出问题后,当地不是整改,而是把重心放在撤销、调整自然保护区上。当地为什么长期纵容保护区被侵占破坏?相关问题为何长时间未整改?

  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地处长江一级支流水磨溪两岸2公里范围内,属于三峡库区腹地,2009年4月由石柱县批准设立,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以荷叶铁线蕨为代表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有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中心副研究员张昊楠告诉记者,荷叶铁线蕨属极危物种,数量很少,分布也很狭窄,一旦消失,人类将永远丧失这种宝贵的生物资源。

  工业园、保护区重叠面积达300多公顷

  按照生态环境部自然保护区监管执法平台的卫星定位引导,记者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只见水磨溪东侧大片土地被推平,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裸露,只长了些零星杂草,宛若疮疤,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大片土地上,孤零零分布着3处厂房,一家以生产锂电池为主的电子设备厂已经建成准备投产,一家建材厂厂房刚建好,一家环保设备厂处于烂尾状态。水磨溪河道内,筑起了夯土挡墙,溪水浑浊不堪,自然生态环境明显遭到破坏。

  保护区附近村子李家沟的村民罗大妈摇着头说:“以前这块地方跟水磨溪西边一样,都是小山包,还有湿地,长满了植被。六七年前,为了建工业园就都推平了,不过不知道啥原因,推完后地一直荒着,没有几家企业进来。”

  根据石柱县提供的一份文件,2009年9月,石柱批复移民生态工业园(即西沱工业园)规划,工业园和水磨溪保护区重叠面积达300多公顷,占到保护区近1/4,工业园区基本建在保护区内。

  从规划开始,工业园就和保护区“打起了架”。为什么这样一份规划能落地实施?

  水磨溪保护区主管部门石柱县林业局局长马世雄向记者道出了原委:“这一带有500多公顷的湿地和林业资源具有重要保护价值,但为了多争取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石柱县将1600多公顷土地划进保护区,涉及4个村子5000余人。由于设置保护区的合理性、科学性不足,重庆市政府没有批准同意,石柱就自行批复设立了保护区。我们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这个保护区没有得到上级政府承认,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也因此保护区长期没有专门管护机构,管护职能由石柱野生动植物管理站代为行使,监管薄弱。”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地方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前些年很多地方级保护区的设立是由同级政府审批。”生态环境部生态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地方有积极性,物种和生态系统有保护的需要,国家鼓励、支持地方设立保护区。实际上,通过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层层统计上报,自2011年起,水磨溪保护区已经进入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因此,水磨溪保护区是得到国家和重庆市政府承认的,并非“不存在”。

  经过调研和采访,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石柱的工业园和保护区不停“打架”。

  当地的督察整改不是加强保护,而是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

  虽然侵占了保护区,西沱工业园建设还是很快启动。2011年,在没拿到征地批准等文件的情况下,石柱启动工业园征地拆迁、场地平整等工作,实际平场面积甚至突破规划批准范围。

  2013年,经重庆市政府同意,重庆市环保局公布全市51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界限及功能区划,水磨溪保护区赫然在列。保护区以水磨溪流域为中心,包括水磨溪两岸向外延伸2公里范围所有区域,面积达1600多公顷。

  工业园和保护区重叠问题凸显,已经容不得“鸵鸟”心态。石柱县却一直没有采取实质性整改措施,反而继续工业园建设,与13家企业签约,有3家在没有环评手续的情况下陆续开始入驻。

  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和2017年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均要求石柱县认真整改水磨溪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重庆市环保、林业等部门也多次要求石柱县切实加大督察整改力度。

  面对问题,石柱县竟希望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来解决。撤销或调整保护区必须得到省级政府的批复。在撤销保护区方案被重庆市环保、林业等部门拒批后,今年3月石柱以“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作用”的名义,开始推进保护区范围调整,并已数次召开调整方案讨论会,要求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督察整改工作严重滞后。为了应付督察整改任务,石柱县委县政府不是下大力气清理退出保护区内违规项目,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撤销、调整自然保护区上,以保护区‘瘦身’的办法进行整改。”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认为,当地督察整改工作不是加强保护,而是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性质十分恶劣。

  实际上,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毗邻长江的石柱被划入“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任务并不重。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石柱,为什么会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投入28亿多元,执着于工业园建设?从5月29日石柱召开的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会可见一斑:在工作会上,石柱提出各级领导要“增强抓招商引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形成“全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氛围。

  难以抑制的发展冲动,让石柱一再漠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石柱损害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问题突出、监督管理不到位,督察整改工作落实不力,进而导致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刘长根说。

  多算“生态账”,少算“经济账”,否则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咚咚咚,咚咚咚……6月8日,记者看到,6台挖掘机正在拆除水磨溪河道内的夯土挡墙,烂尾的环保设备厂也正在拆除。

  “6月4日,生态环境部约谈石柱。在约谈的前一天,石柱就启动了拆除工作。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保护区遭到巨大破坏。我们将严肃整改,全面彻底解决问题。”石柱县县长左军说,目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停止,已签约的10家企业停止入园,已经入驻的3家企业停止项目建设。针对工业园和保护区重叠问题,石柱将启动工业园总体规划调整,重新划定开发边界。

  “石柱邀请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专家初步拟定了生态修复方案,对在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予以退出、拆除,对被推平的区域恢复自然形态,全力抓好生态修复各项工作,力争半年内取得初步效果,一年内取得明显成效。”左军说,石柱已给予2名相关干部行政警告处分、1名干部党内警告处分,对3名责任人员进行约谈,县纪委、监委正进一步清理核查有关责任。

  “同时,石柱对全县生态环保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强化执法监管,针对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左军表示。

  针对长江沿线部分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违法违规开发活动,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出通知进行全面排查处理,剑指违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建设码头、挖沙采砂、工业开发、矿山开采、捕捞水生野生动物、侵占和损毁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水电开发等破坏生态问题。

  张昊楠说,庆幸的是,水磨溪保护区在遭受更大破坏前得到了保护。否则,一旦污染企业上马生产,即便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好处,但与破坏环境付出的代价相比,只会得不偿失。

  类似事件近年来在各地时有发生。“各地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张昊楠表示,应多算一算“生态账”,少算“经济账”,否则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者 寇江泽)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