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丨春风化雨 海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2018-04-13 15:16:08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陈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1

  科技日报讯:潮起海之南

  每天傍晚,位于海口市文明西路的老彭记清补凉一营业,店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的,有时还大排长龙。

  老彭记清补凉,是海口老街坊口中的新华南清补凉,原本是新华南路上一家宵夜摊。2015年,借着海口“双创”的东风,老彭家将多年的路边摊搬进了店里。“用餐环境和卫生变好了,我们的生意也更红火了。”店主老彭说。

  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马路市场;机动车乱停乱放、电动车逆行、行人闯红灯;露天焚烧垃圾、扬尘污染……种种乱象曾经是海口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大软肋。

  从路边摆摊到进店经营,老彭记清补凉店之变,折射出海口市“双创”给城市带来的深刻变化。2015年7月,海口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集结号。2017年,海口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海南省历史上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在于宽敞的道路、高耸的楼房、整洁的环境,更在于阵阵文明新风。

  “海南岛,温暖的海岛!”“海南山美水美人更美!”2018年春节刚过,一场多年罕见的持续大雾让琼州海峡持续封航,数万旅客车辆滞留。在突如其来的“大考”面前,海南上下沉着应对,海口全城动员,尽力疏堵,用心服务,让受堵的旅途温暖起来。

  一场“大考”,不仅擦亮了海口“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展现了海南精神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果。

  海南之美,美在人文。这片被阳光眷顾的土地,从来就不缺少精神的滋养。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李向群精神等接续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树立道德标杆,推动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推动海南从一个边陲落后的海岛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经济特区。

  近年来,海南紧紧扣住“社会文明”这一关键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比翼双飞”。

  从城市社区到村村寨寨,从万泉河畔到鹦哥岭下,在南海之滨,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走进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居仁坊,由街坊老邻居组成的合唱团正在高声欢唱。老人三三两两在家门口悠闲聊天、孩子们在文化室里看书写字,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社区居民……居仁坊的日常生活景观,绘就了一幅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

  “我们发动群众分享好家风好家训,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好家风好家训’的展示牌,既传播治家理念和良好家风,又使孩子们受到精神熏陶,社会风气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居仁坊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谢荣花说。

  而在农村,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田陌翠绿,婆娑椰影,青砖灰瓦,村道在民居间蜿蜒……春天的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美丽宜人。受益于文明生态村建设,这个曾经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村子实现了“山川披绿、环境优美、产业富民、文明和谐”的完美嬗变,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乡村公园、国内外游客的度假乐园。

  截至2017年12月底,海南省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1%。

  在这座海岛上,人人争做文明海南人。

  海南围绕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按照凝心聚力、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奋力拼搏、诚实守信、修德正风、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八点要求,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弘扬“椰树精神”,争做文明海南人。

  在这座海岛上,大家共创文明海南岛。

  海南围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创建,坚持注重城市风貌、提升整体形象,注重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功能,注重精细管理、提升治理能力,注重生态环境、持续开展六大专项整治,注重文化传承、提升内在气质,努力打造美丽整洁、设施完备、生态宜人、管理有序、文化独特的城乡环境。

  青山依偎绿水,文明相伴和谐。

  大海之南,精神文明的种子处处生发,一个山水与人文共美的美好新海南就在前方。(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