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淘金”要有“三板斧”

2018-04-09 09:55:43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陈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各地也涌现了不少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案例。然而,在青海这样一个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其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赢的成功经验仍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所谓“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依托生态环境的产业开发必须适度。青藏高原在我国的生态格局中属于生态屏障区,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但是先天脆弱、易毁难复。在这样的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无疑是“戴着脚镣跳舞”,更需要极大的理性定力。然而可喜的是,青海省表现不俗,宏观把控有力、细节落实到位,体现了为政者先进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

  打好绿色“底色”,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绝不能靠面广量大,而要定位于高端、高质、高效。从产业选择来说,相对于普通淡水鱼,冷水鱼养殖明显效益高、市场空间大。同时,我们也看到,真正保证冷水鱼高效益的不止是稀缺性还有高品质。但是,产业短板仍然存在,产业链过短过窄、深加工能力滞后、品牌号召力弱等等不一而足,提高青海冷水鱼产业的“成色”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一盘散沙”还是“握指成拳”,对于农业公共品牌和地区产业而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至为关键。在当前国内冷水鱼养殖遍地开花、市场趋热的新节点下,对经营体系进行迭代升级无疑是明智之举。“三文鱼”产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青海冷水鱼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各个经营主体之间系上“纽带”,不但可以“抱团取暖”,还可以“组团出击”,为进军更大的市场凝聚合力。

  有定力、高站位、强联结,未来,青海冷水鱼产业发展的“三板斧”值得更多期待。(记者 胡然然)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