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寄乡愁 生态兴乡村

2018-03-23 09:31:58  来源:浙江日报  责编:陈晨

  浙江日报讯:阳春三月,和风拂林,甘雨润物。会稽山麓,绍兴柯桥区稽东镇龙东村,万亩红豆杉基地郁郁葱葱,踏青的游客一拨接一拨。

  2007年,创业成功的浙江裕田红豆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斌回到老家龙东村,悄然启动了他的“反哺”计划——从村民那里流转了60亩林地,开始试种红豆杉,首批种植了1万棵。“种树大王”的造林大计由此起步。

  10多年来,沈建斌在稽东镇龙东、高阳、金山等村流转了上万亩山坡杂地,种下70多万棵红豆杉,建成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红豆杉基地之一。随着红豆杉树干从笔杆一样细,长成茶杯一样粗,龙东这几个红豆杉基地所在村的面貌也日新月异,村美了,家富了,村民在基地“上班”,拿起了工资,原来很少有新房的村里,一幢幢洋气的楼房拔地而起,掩映在绿水青山间。

  近日,记者在红豆杉基地采访,不少村民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夸赞:“阿小(沈建斌)是个好人,创业成功了,在北京、上海、杭州都是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心里还想着穷乡亲!”

  2017年9月、10月,沈建斌先后被省文明办、中央文明办授予“浙江好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今年1月,他获2017年度“省绿化奖章”。

  “除了捐款资助,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乡亲们增收致富”

  清晨,沈建斌走在红豆杉掩映的游步道上,呼吸着自然而清新的空气,望着蔚然成林的红豆杉,看到村民在树林间铲削杂草,红豆杉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和餐饮等配套逐步完善……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在心里油然而生。

  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小,乡亲们亲切地称沈建斌为“阿小”。10多年来,“阿小”为家乡修桥铺路、为帮助困难家庭等,捐赠的善款及物资超过500万元。每年春节,他为龙东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一个2000元大红包;村里哪一家遭遇突发事情、重大疾病,他会上门探望,送上2万元慰问金;看到村文化礼堂“走马楼”日益破败,他与村干部商量,由他出资,修葺一新,还从绍兴城里请来越剧团,为村民演戏……

  救急难救穷。“大山外都在奔小康了,可村里人收入还不多。除了捐款资助,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乡亲们增收致富?”这成了沈建斌的一个心结。

  2004年,沈建斌随绍兴市一个考察团赴欧洲考察。一次,他们路过法国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下车休息时,一棵长着许多红彤彤果子的小树吸引了他。过去一看,这不正是家乡的红豆杉吗?因为从小上树掏鸟窝、摘红豆果吃,他便不假思索摘了几颗嚼起来。这时,边上的几位法国人叫了起来。经导游翻译,沈建斌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这是非常难得的珍稀红豆杉树种,你吃了红豆,我们的红豆杉种子就少了。”法国人对红豆杉的爱护,深深印入沈建斌的脑海。

  回国后,沈建斌专门回了一趟老家,在祖坟后那棵古老的红豆杉树下足足坐了两个小时。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这么珍贵的红豆杉,我的家乡也有,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恩赐,祖先留给后人的财富吗?”沈建斌毅然决定,回乡做“垦荒人”!他要在满腔的乡愁里,烙上“相思红豆”的印记,让成片的红豆杉,为美丽乡村、富裕乡亲而茂盛。

  “1万亩红豆杉,可以有效转移1000个劳动力”

  沈建斌以林地经营权流转的形式,陆续向1600户村民转租荒山和茶竹山12000多亩,涉及龙东、高阳、营口、金山、俞谢骆等5个行政村,进行集约开发,目前已种植红豆杉8000多亩、70多万棵,投入超过3亿元。

  坐在龙东村委办公室,原村支书相位民和记者细细算起了红豆杉基地建设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账:村民把山地流转给红豆杉基地,每亩可一次性获得租金、面花作物补偿款1.5万元左右,周边村有1600多户村民直接受益。目前有100多名村民长期在基地“上班”,日工资130元;遇垦荒、修路和林区种植、除草等季节性短期用工时,有五六百名村民在基地打工。“今年,基地将达到实际种植1万亩红豆杉的规模,按每人管10亩算,可以有效转移1000个劳动力。”一旁的沈建斌补充说。

  村民郑海荣家的几亩山地,是去年才流转的。拿到流转租金,年近七旬的郑海荣第一次有了五六万元的银行存款。他笑着说:“以前的柴竹山,有的本来就荒废着,有的种一些茶叶、毛竹,辛苦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实惠,所以周边好几个村都主动要求把山地流转给基地。”

  村民郑献祥是龙东村获得山地租金、面花作物补偿款最多的一户,一次性收入30多万元。有了这笔巨额资金,老郑盖起了两层高的新楼房。让老郑更有获得感的是,他与老伴一起在红豆杉基地“上班赚工资”。

  收益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基地已经被评定为国家AAA级红豆仙霞旅游景区,吸引大批绍兴本地及杭州、上海的游客,直接带动了稽东山区的乡村休闲旅游。一些有经营头脑的村民抓住商机,面向游客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而沈建斌心里还有一盘更大的棋在谋划:与相关高科技公司合作,等将来条件成熟时,对红豆杉进行深加工,提取紫杉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的完整产业链,造福一方。

  “种好一棵树,护好一片林,带富几村人”

  沈建斌爱种树。上世纪90年代,他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就叫浙江大裕生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他先后在绍兴及江西、安徽等地建立了多个生态园林基地。万亩红豆杉基地的建设,更是让他收获了“种树大王”的称谓。

  “国外有专家计算过,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其生态效益逾19万美元。”沈建斌说,“我们种树绿化,那些成片成林的树木,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涵养水源,是一笔非常了不起的生态账!”

  一次,长江商学院一位教授上山参观后问沈建斌:“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不放到山外,或者国外一些自然环境更好的地方去实施呢?”

  确实,周边也有一些地方开出很优惠的条件吸引他过去。但在沈建斌的蓝图里,万亩红豆杉基地完全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林,他要把它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5A级旅游胜地,成为改变家乡面貌、村民增收的摇钱树、生态林。

  最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带着两名博士生,来到红豆杉基地作专题调研,写下了这样的感慨:乡愁与情怀,大写了“中国好人”沈建斌的大爱;振兴乡村、致富乡亲,记录着“中国好人”沈建斌的抱负。他为乡村振兴增加“造血”功能,让乡亲可以就业,让家乡发展可以持续。

  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沈建斌的“中国好人”故事,其实就是乡村振兴“红豆杉实践”。

  “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是我的家,我的梦。”沈建斌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指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同时也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种好一棵树,护好一片林,带富几村人。”(柯桥日报记者 祝志高 浙江日报记者 章宏法 陈志农)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