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之水 且清且美

2018-02-09 10:23:22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晨

  人民日报讯:立春刚过,春寒料峭,而安徽阜阳颍上县却已是春意盎然。

  滨湖公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给这座小城平添了几分婉约之美。五里湖大沟,是县城排涝的主干道,湖面平阔、水流静谧。“不久的将来,游客出了高铁站,可以选择乘船出行,游览颍上。”说此话时,颍上县水务局局长鲍洪脸上很是得意。

  而只有熟知内情的人,才能多少体会到这得意背后的一丝苦涩。

  颍上40%土地面积为湖洼地,长期穷在水上、困在水上

  翻开《颍上县志》,活脱脱就是一部颍上人与洪水生死相搏的苦难史。上面记载:“水旱灾规律是:连年干旱有,但不多;而旱后多雨和大旱后打水及连年洪涝年份,确常见。”变水害为水利,是颍上人多年来苦苦求索之事。

  而如今,洪水被控制,变成了滋养城市的秀水,水利又开始变成水美。

  地处黄淮平原南部的颍上县,南邻淮河,中贯颍河,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沟河多达66条,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然而,由于地势低洼,加之每年近千毫米的降雨量,使得颍上40%土地面积为湖洼地,曾长期穷在水上、困在水上。“以前每到汛期,就严重内涝。”曾担任慎城镇党委书记的陈君说。

  陈君至今还记得2003年大水来临时的场景。

  “水面漫过了楼层,沿河居民只能在房顶上搭帐篷居住。”陈君说,他记得有一户人家,兄弟两人和老婆、孩子挤在几十平方米的房顶上……“1991年大水,全县基本都淹了。2003年,积水面积110万亩。就是在治水工程已进行的2007年,积水面积还是达到了58万亩。”时过境迁,触目惊心的数据却仍然刻在鲍洪的记忆里。

  “年年内涝,洼地老百姓的生活总是处在威胁之中。我们也心力交瘁,就暗下决心,再也不能让洪水肆虐了。”谈起往事,陈君说道。因此,洪水过后,陈君跟县里谈起治水解决内涝的问题,并得到了支持。

  “既然要治水,就得有钱。而对于颍上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只能是多方筹集,合力抓资金保障。”鲍洪说。

  治水资金多方谋划,“五大工程”整体推进

  为此,颍上县财政在加大水利投入的同时,先后整合农发、国土、扶贫、现代农业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水利建设。2016年,颍上县融资贷款12亿元完成阜颍河综合治理、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此外,还利用财政奖补政策,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及收益群众以“自建、自管、自用”模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从而吸引社会投资。

  “作为城市排涝主干道的五里湖大沟,堤顶现在是8到10米,宽度拓至16米,提高了防涝标准。”鲍洪说,颍上县开展清淤疏浚、杂草清捞、垃圾清运和水系连通等工作,保持沟河通畅、河道整洁。记者看到,防洪堤上的道路宽约10余米,还修建了自行车赛道。昔日的洼地成为今天的4A级景区,既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又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治水放在突出位置,一张蓝图绘到底。治水10多年来,先后投入了40多亿元。”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说,这个工程量是十分巨大的,涉及防洪、沟河整治、标准农田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截至目前,颍上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26处,完成土石方1860万立方米。其中,已疏浚治理骨干大中沟112条,农村中小沟316条,并加固、新建小型水闸28座。而在此过程中,还造林2.3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6万亩。

  在经历了水害变水利的阶段后,颍上正在从水利迈向水美。去年8月,颍上县对全县49处入河排污口进行实地调查登记,并针对排污情况逐个建立档案,加强规范化监管。此外,针对河道采砂管理难的问题,颍上多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销毁采砂船只77艘。目前,该县境内148艘采砂船实现集中停靠,所有堆场全部清除。对于外城河,则投入26亿元,按照5A级风景区标准打造“一河三路四街”水岸休闲风情景观带。

  富在水上、美在水上,荒湖洼地变身“皖北江南”

  驱车从五里河大沟行驶,过了两座桥便来到新建成的“花园小镇”。小镇的旁边,则是万亩紫薇。当地村民说,要是在以前,可没有人敢种这稀罕东西,“一场大水就能让你血本无归。现在,一株紫薇花在城里就能卖到5块钱,跟种粮食相比,一亩地就差了6000元。”

  颍上县滨湖公园的道路一侧,是曾经的颍河故道。在治水过程中,颍上县对这条故道进行了“截弯取直”,新河道拓宽了,能容纳更多的水量,而故道却也没有被荒废。“两条河道通过我们脚下的沟渠相连,为了让颍河故道焕发生机,每天都要开闸放水,为其补充流量。”鲍洪说,颍河故道再也不是臭水沟了,“看这漂亮的泄洪闸,都是建在地下,靠远程控制呢!”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推进河长制相结合,颍上治水从一开始就坚持整体推进,从而发挥出“一箭三雕”的作用。如今,颍上县对境内河湖实施“一对一”看护,在淮河、颍河、西淝河等重点河湖设立县级河长,在各乡镇及行政村区域内的河湖沟分段设立河长。截至目前,颍上共明确总河长377人、河长1393人,实现对区域河流的“无缝覆盖”。

  生态持续向好,引来大量候鸟过冬、栖息。在颍上湿地,野鸭、白鹭变得寻常可见。“这几年,前来颍上栖息过冬的鸟类越来越多。据监测,目前这里的鸟类已经达到300多种,数万只鸟长期栖息。”颍上八里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胡浩说。而2011年以来,颍上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一跃成为安徽省旅游强县,成为“皖北江南”。(韩俊杰)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