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报道(王海霞 王风云):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指明了方向。12月2日,以“垃圾处理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和谐共生•固废处理论坛在广州惠州召开。论坛从国家最新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国家垃圾处理产业最新环保监管要求、国内外垃圾处理产业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中国村镇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垃圾处理领域先进成果几个方面展开交流学习。
此次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作指导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住建部环境卫生共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晶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国家发改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龙,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直军等相关领导及其他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会议。
“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认为,推进固体废物处理需要完善法律,严格执法。要充分认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长期性、艰巨性,联系当前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健全固体废物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法制化、科技化、全面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处理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此外还要禁止洋垃圾入境。
“缺乏针对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专门立法,缺乏法律法规体系是农村垃圾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且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同时因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农村垃圾污染得不到统一和协调的防治保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益认为,因地制宜打造农村收运处理模式和发展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的同时,更要通过地方立法促进农村垃圾治理。地方可先行先试,着力减轻农村垃圾污染。
“固体废物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废’,即丧失原有利用价值;一个是‘弃’,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已被抛弃或者放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王琪说,固体废物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固体废物放对位置的过程就是资源化的过程。固体废物的利用价值不等于经济价值,资源化的本意就是“循环”,“合理的循环”是固体废物管理乃至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目标,加上“无害化”的处理让固体废物加工成产品回到自然。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直军说到,我们有责任联合更多社会资源,积极加强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生态教育,为推动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的绿色生态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面向新时代的展望,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龙用6个“更”作了总结。一是更跨界,环境卫生的内涵和外延都在随时代发生变化,其他行业与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关联将更密切,行业间跨界发展将更频繁。二是更环保,未来垃圾处理行业将更加绿色。三是更透明,垃圾处理行业会实现更加有序和规范的发展,行业环境“更透明”。四是更可持续,通过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五是更高效,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效率提升。六是更多参与,垃圾处理将变成全社会参与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