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自2017年选派任职当天以来,刘才彬就深入了解山东省郯城县朱前村内具体的困难与问题。在认真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时候,就深深地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便暗自下定决心,努力办好事、办实事、服务群众。按照村两年发展规划,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中心,完善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生产增产增收:
从基础工程抓起,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水平巩固和强化班子的战斗力,保持班子团结、奋进、发展优势。每月定期任职干部与村干部学习农村农业知识及各级文件精神,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健全后备干部队伍,把进入候选人的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加强教育与培养,定期开展交流谈心。三是坚持做好“党员活动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目标管理等重点制度。
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为“生产发展”目标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扩大种养规模。不论种植、养殖,必须达到规模化,并且要做大做强做好。通过调查了解和村干部、党员探讨,利用扶贫资金30万,目前已成功招标建设冬暖温室蔬菜大棚4个,预计村集体每年将增加收入6万元。二是注重品牌培育。联系农业技术人员,给予培训指导,培育成品牌项目蔬菜基地,带动周边群众。三是搞好整体规划。高效农业要集中连片,特色蔬菜要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协调带动全村种植规模,以点带面,积极带动周边群众热情。
加大培训力度,将其培养成“技术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先后组织2次农民技术培训,任职干部联系农业畜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培训指导。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谋福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在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利用县财政支持的10万元工作经费,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帮扶赞助3万元,村自筹10万元绿化美化村内中心扶贫路,深受村民拥护。(供稿单位:郯城县畜牧局 编辑:王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