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港上镇:“五点一线”下活精准扶贫一盘棋

2017-10-20 15:58:07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这车西葫芦1万斤,一斤2块3毛钱,一共是2万3......”。七点多钟,郯城港上镇珩头社区百发蔬菜合作社门口挤满了小三轮和来自江苏、上海等地的货车,这是该县最大的蔬菜供货基地,每天交易额都高达10多万元。

  港上镇位于郯城县西南角,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难以发挥招商引资“洼地效应”。但由于毗邻沂河东岸,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近年来,该镇制定“农业强镇”和“旅游立镇”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资源、齐头并进”原则,重点培育蔬菜、瓜果、粮食、花卉和木镟五大传统业态,推动集观光、休闲和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百发蔬菜”点亮菜农幸福梦

  听说珩头社区依靠蔬菜种植率先实现脱贫致富,各地党员干部经常组团来到基地参观,合作社主任闲暇之余都要客串一次“导游”。走进珩头百发蔬菜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排列在水泥路两侧,显得气派十足,在这里农忙与交易全年不打烊。

  2013年,银杏产业开始下滑,港上镇及时调整结构转向西葫芦、丝瓜和茄子等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并借鉴寿光和东海等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珩头社区已建成占地2000多亩的百发蔬菜基地,共有160多个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年收益达8到13万元。在社区支部牵头下,基地注册“郯城百发蔬菜合作社”,趟出了“社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路子。对农户来说,要想经营一个大棚非常容易。大棚由合作社统一修建,农户只需一次性买断承包,投资一年即可回本,另外大棚采用电动化控制省去很多麻烦,种植技术上有党员技术团队和聘请专家跟踪服务指导。由于质量优,这里的蔬菜每斤要比其它地方贵上一毛钱,但上海和江苏等地的商家宁愿到这里采购。

  “万亩草莓”鼓起果农钱袋子

  “户户有大棚,吃在大棚,住在大棚”多年来一直是该镇向阳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对农户来说,有个草莓大棚就等于捧上了聚宝盆,一年四季“莓”开眼笑,时不时还会有外地游客过来采摘。

  郯城县港上镇草莓种植时间长规模大,素有“万亩草莓基地”和“沂蒙草莓之乡”的美誉,其中以向阳社区分布最为集中。2009年,向阳社区开始种植草莓,并成立“郯城县草莓种植协会”增强辖区内技术推广和市场销售管理,当其它地区还没有规模种植的时候这里的群众最先尝到了甜头。目前,全镇有12个行政村超过3000多户群众从事草莓种植,占地面积共1.2万余亩,平均每户经营2至3个大棚,每个大棚年收益3到5万元,基地年产值达3亿多元。近年来,随着草莓市场竞争激烈,该镇积极探索“订单农业”,通过加强与当地鲁海和昌通等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就近“消化”。另外,依托去年引进的沂楒烈农残降解项目,推动草莓种植朝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成功跻身于山东省第一批“一村一品”行列,并顺利打开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市场。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