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多元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齐聚地

2017-06-16 12:08:16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我国革命圣地之一的百色,地处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现已形成以平果嘹歌、凌云壮族巫调音乐、田林的北路壮剧、和苗族的芦笙舞、田阳舞狮、隆林跳坡节、壮族织锦技艺等壮族民间艺术为主体的多元的民族文化。目前,这些民间艺术已成为百色老区人民传播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

  平果嘹歌

  平果壮族嘹歌分为 [平果嘹歌] 《日歌》、《夜歌》和《散歌》三大部分。不言而喻,《日歌》即白天唱的歌;《夜歌》即晚上唱的歌;《散歌》是男女双方对唱《日歌》或《夜歌》过程中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插唱调趣的歌。一般来说,这些“散歌”篇幅都较短。计有《入寨歌》、《天旱歌》、《丰收歌》、《时辰歌》等十余首。《日歌》由《三月歌》和《日歌》两部长歌组成;《夜歌》由《大路歌》、《贼歌》、《建房歌》三部长歌组成。平果壮族嘹歌,内容异常丰富。举凡当地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民情世俗,农耕工艺,恋情婚嫁等,歌中均有包涵,被专家们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它对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建筑学、农耕学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在传唱,“七十二巫调”共有72个调子,用来抒发壮族女性的内心感情。经过不断的演变,如今的72巫调演唱已发展为个人独唱,多人合唱等形式,内容增加为歌颂爱情、歌唱时事等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生活,曲调上有欢快抒情、轻歌慢语的,也有悲痛凄切、摧人泪下的。演唱的过程中,往往配以绒扇、香包、铃铛、铜珠、脚踏声等为音乐配器,体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凌云的72巫调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上世纪50年代,巫调《情比天还净》、《水源洞》还曾获得过自治区专业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

  北路壮剧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 [田林北路壮剧] 流长,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北路壮剧是伴随着民族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北路壮剧具有浓烈的民俗韵味,多采用“乖呀咧”唱腔,“乖呀咧”即壮语“聪明”的意思,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溶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这是其它剧种所不具有的。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甜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音色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谚语、俚语、格言,修辞上以比喻为主,对仗工整,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从诞生至今,北路壮剧上演的剧目已达300多个,大多来自北路壮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达假、丑、恶,思想上符合壮民族的道德规范。剧目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传统剧有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妯姑娘》;有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罪恶的《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有颂扬农民起义和民族英雄的《农智高》、《刘二打番鬼》;有反封建婚姻制度的《四姐下凡》、《血泪姻缘》;有反映人伦道德的《观音堂会母》等。以《西林教案》、《一双布鞋》、《九品官办宴》等为主要剧目的现代剧,在艺术上更是叠彩纷呈,分别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多种奖励,其中《一双布鞋》在2000年获广西第五届剧展三等奖,2002年获中国曹禺小戏创作三等奖;《九品官办宴》在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剧目金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多次在评奖会上为田林载誉归来,使田林北路壮剧声名远播。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