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绽放无穷魅力

2017-12-14 11:13:52  来源:广西日报  责编:陈晨

  精细管理留住“富矿”

  “您瞧,前方那一片是灌木类目的红树林,是林业局正在进行科学试种的,目的是看它的生长对周围品种红树林的影响。”讲解员陈英娟边走边指向距离栈道远方的一小片树丛。

  记者了解到,保护区对红树林实行精细化的分类管理。一方面,对核心区进行封闭式的保护,严格管理,严禁游人进入,只允许有限的科学研究和考察,确保红树林自然生态的真实性、完整性;另一方面,对红树林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提升,不断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在景观展示方面,保护区投资200多万元建设1.3公里红树林观光栈道和观景平台,投资900多万元建成旅游区生态路,购置达到排放标准的观光车,最大程度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保护区安排专门人员,配合渔政、林业、公安等部门,强化保护区内巡查督导,专门巡查和处理各类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依法打击违法砍树、挖沙、电鱼、高压水枪捕沙虫等行为,维持保护区的原生态性。

  唤起全民环保意识

  走在红树林栈道上,每隔10米,两个鱼篓状的垃圾篓倚靠在栈道立柱边。“现在整个保护区内,各类的环保设施一应俱全,游客都非常自觉地将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篓。”陪同采访的陈英娟向记者介绍,这些变化很大程度得益于近些年保护区不断推出的科普教育。

  保护区在编制游客须知和旅游指南时,就明确了游客的责任和义务,树立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和要求,设置围栏、警示标识、告诫性标识和劝阻性标识;通过保护区导游员、电子导览系统、游客中心和保护区广播对游客进行理念灌输,使游客自觉参与到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

  这些年,前来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里进行科普教育的学校、社团、家庭不胜枚举。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多次专题报道。陈英娟自豪地说,现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已经成为区内外的“网红科普基地”了。

  好生态绽放新魅力,自2008年对外开放以来,保护区的空气质量、噪声达到国家一类标准,保护区的地表水质量达到国标规定,保持植被、森林完整性。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优越,空气、水质和环境质量多项指标位居全区首位,优于国家标准。先后获得“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保护区已成为广西一张靓丽的生态建设名片。(记者 曾俊峰)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