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清波 小天鹅来了!

2022-02-09 10:06: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碧水清波 小天鹅来了!_fororder_1

  金华良好的水环境,带给市民更多幸福感。图为市民在梅溪水域游玩。时补法/摄

  前段时间,小天鹅成群结队在浙江省金华市水域亮相,湖海塘、金华江等处上演“天鹅舞”。拍鸟达人们架起“长枪短炮”,捕捉它们的倩影。这些照片一经流出,刷爆当地人的“朋友圈”。一时间,小天鹅成为这座城市的“团宠”。

  “2021年,浦江发现了水质指标性昆虫EPT昆虫,销声匿迹多年的兰江刀鱼再现兰江……”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章加建说,这次小天鹅现身,说明金华的江河湖泊水质稳定趋好。

  水质提升,背后是金华在治水路上的始终坚持、不断突破。多年来,地处浙江“中心”的金华,打出治水组合拳,7夺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捧起象征浙江治水“冠军”的“大禹鼎”金鼎。

  铁腕治水,开展断面水质提升攻坚行动

  金华的主要江河均为山溪性河流,进入冬季,降水稀少,生态流量匮乏,再加上一些河道施工放掉蓄水,污染极易超标。为防止水质反弹,交出治水全年漂亮答卷,断面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正在全市上下开展。

  不久前,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和金华市治水办断面水质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按照省市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实施全流域污染共治攻坚、“一河一口”整治攻坚、百河千塘清水入江攻坚、企业排水行为整治等8大行动、28项刚性举措。

  透过这场断面水质提升“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金华铁腕治水的决心和定力展露无遗。决战“清三河”“灭黑臭”,全域消灭城市黑臭水体,群众满意率达99.49%,成效居全省第一。金华成为全国首批12座达到治理目标、黑臭水体全消除的地市之一。决战“提水质”“劣Ⅴ类”,对入河排污口、不稳定支流、小微水体开展专项整治。期间,完成全市审核登记的60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3578个小微水体在浙江省第一批完成销号报结。

  据相关统计数据,“十三五”期间,金华全市4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较实施“五水共治”前的2013年底提高67个百分点,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1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到5个Ⅰ类、6个Ⅱ类,成为城市“金名片”。

  此外,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金华逐步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以浦江为例,“五水共治”前,全县靠发展水晶产业走上快速发展路。然而,发展水晶产业却令水体被污染,黑臭河湖大量出现。治水开始后,全县立体打击水晶污染。开展“清水零点”行动,夜间执法,关闭5578家偷排直排加工户。开展“金色阳光”行动,关闭9203家无证无照非法加工户。几年时间累计依法关停水晶加工户21520家,所剩的526家水晶企业全部集中到4个水晶集聚区和省级开发区,实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目标。

  探索创新,实现 “智慧”治水

  在治水中,金华结合地方实际,群策群力,探索出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

  创新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制度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金华实施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双向补偿”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制度,将25个县(市、区)交接断面全部纳入生态补偿范围。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2018年,金华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实施新的补偿办法与细则,过去上级对下级的“纵向”监管,变成上下游属地县(市、区)属地的“横向对赌”,构建上下游共治共享流域治理新格局。

  在生态补偿机制作用下,上下游构建起了“流域命运共同体”,流域沿线各地自我加压,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诞生。由于成效显著,这一机制获评浙江“五水共治”优秀案例。近日,又入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首批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

  现在,经过大幅修订完善,新一轮上下游补偿机制即将颁布实施。据介绍,此次考核因子更多,水质监测频次呈几何级增加,测算方法更加科学简便,县(市、区)之间奖补资金占比更大,奖补触发门槛更低,与当前稳达标、提类别的治水形势任务更为契合。

  依靠脑力的同时,金华也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智慧治水。

  永康生态环境部门用无人船走航排查,监测断面水质。无人船通过前置摄像头、声呐、水质分析仪等设备,在线排查暗管,对河道中的溶解氧、总磷、总氮等指标进行实时移动监测,实时采集各类水质指标数据。数据上传到永康“智慧环保”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对岸上的污染源进行排查。

  浦江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水环境动态监管体系,利用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物联网等技术完善水环境监管手段,对河流、湖库水质做“实时CT”,快速绘制出流域水污染画像,准确锁定污染源。

  义乌搭建集日常业务管理、水质分析评价、预报预警、智能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一张图展示、一体化监控”,实现水环境污染监测、分析、预警、应急响应等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进治水从“人工粗放管理”向“数字化精准管控”迈进。

  如今,金华探索创新 、“智慧”治水之路正越走越宽。

  标本兼顾,实行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

  走进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水鸟翩跹。曾经,由于水晶污水吞噬,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落后,浦阳江——这条当地人的“母亲河”一度面目全非,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成为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

  在这场拯救“母亲河”的运动中,浦江创新实施“一厂一湿地、一库一湿地、一村一湿地”,因地制宜在污水处理厂、水库以及农村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水库出水、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净化,新增水源面积6400余亩,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湿地处理后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大幅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浦江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砍原生树、不动河道沙、不铺硬质护坡、不浇大体量砼,尽量增加绿色植物、增加生态配水,保留滩林、边滩等河流自然特性,全面实施生态化治理。实行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开展浦阳江河湖生态缓冲带试点建设和水生态健康评估,实现河道流域空间管控及流域生态长效化修复。

  一番治理之后,浦阳江水质稳定在Ⅲ类。由于成效显著,浦阳江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山溪型河流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试点。

  浦阳江的华丽转身只是金华生态治水的缩影。

  婺城区围绕“治水造景”理念,推进长湖两岸湿地化、生态化、景观化,开展长湖公园建设,种植莲藕、美人蕉、再力花、狐尾草、铜钱草等水生植物1600多平方米,放养鱼苗300万尾,净化长湖水质,帮助水生态环境恢复。

  金华开发区围绕衢江,坚持生态均衡、水岸同治,实施水生态修复等举措,全面恢复水域功能,营造美丽水环境,释放水潜力,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生态治水治出生态水。灰鹭、野鸭、鸳鸯、鸬鹚等在金华市区三江六岸亮相;四节蜉、扁蜉、微动蜉、高翔蜉和短脉石纹蛾等EPT昆虫现身浦阳江。八婺大地的江河湖泊,活力无限。

  下一步,金华将把水生态修复作为新的治水发力点,深入推进金华江流域水生态调查和水生态质量评估,逐步摸清水生态家底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全面实施重点流域、中小河道、湖库、湿地的生态修复,努力交出生态治水高分答卷。(中国环境报记者 朱智翔)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