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一片叶子一条致富路

2019-09-26 17:34:4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近几年来,广西德保县精准施策,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因地制宜实施“六种六养”(六种:山楂、柑橘、桑蚕、烤烟、甘蔗、蔬菜;六养:猪、牛、羊、鸡、鸭、蜜蜂)大会战和“五个十万”( 桑蚕、脐橙、山楂、八角、养猪)工程,坚持走产业富民之路。其中,种桑养蚕产业已经成为德保县最大的扶贫产业之一,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出了一条致富路。截止2019年9月底,全县桑园种植面积累计达6.2万亩,共覆盖全县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占81个,占覆盖村数比例48.5%,发展种桑养蚕的贫困户987户,预计贫困户户均养蚕收入近万元。

  因地制宜“选”产业

  德保县龙光乡陇者村桑蚕基地里,桑叶一片绿油油,长势旺盛喜人,蚕房里,蚕儿吐丝,一派丰收盛景。

  “我们结合实际,改变以往玉米、黄豆的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选择了短、平、快的桑蚕产业,群众增收了。”陇者村党支部书记梁恒讨介绍说。今年,该村共有桑蚕100亩,成立桑蚕种养合作社,实现了全村贫困户产业100%覆盖,还与其中26户贫困户签订务工协议。

  德保县山多田少,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传统以种植水稻为主,杂以玉米、黄豆、红薯等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管理,经济作物单产低、效益差,群众生活极为贫困。2010年,德保县才尝试种桑养蚕,受市场、技术等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小,农户大多属于“小打小闹”。2012年,德保县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和向专家请教,认定种桑养蚕是一项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获快、收益大、单位面积产值高的特色种养业,适合德保发展。因此,决定在全县发展有市场前景、群众有能力参与、能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短、平、快蚕桑产业。目前,种桑养蚕成为德保县的扶贫主导产业,并在全县范围内逐渐覆盖。

  规模经营“壮”产业

  面对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德保县按照“土地流转、村民入股、共建合作、产业致富”的模式,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的旱地水田。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帮助农民算清土地流转前后的经济账,分析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克服群众的恋土情结。

  德保县燕峒乡流转土地9000多亩,成立了4个桑蚕专业合作社。2018年,该乡蚕茧产量达60万斤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了73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德保县12个乡镇组建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80个行政村均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健全了政策引导机制,建立了土地流转奖励、政策扶持、考核机制,有效推动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集中成片进行土地流转,优先本组村民,打破组界跨组承包,重点培育桑蚕产业示范基地,按人口进行股份分红,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现象。

  强化服务“兴”产业

  采桑叶、喂蚕儿、装蚕茧。近日,德保县那甲镇大章村联合发展桑蚕产业示范园里的蚕农们每天都在忙碌着,他们今年又一批蚕茧即将出售了。

  “自从加入村村联建合作社后,桑叶充足,技术指导到位,蚕茧质量高,价格也相对于往年提高。”蚕农甘府安喜笑颜开。今年,该联合桑蚕产业园共有500多亩桑园,养蚕30张,4500平米蚕房,共覆盖25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实现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万多元。

  德保县推行“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把有发展蚕桑产业意愿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座连接企业和农民的桥梁。目前,全县已成立了20家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即实行“四统一”,统一签订合同,统一进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目前已引进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德保注册成立广西德保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已在德保县开展蚕茧收购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

  巧借外力“扶”产业

  德保县利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财政帮扶资金项目。投资德保县粤桂扶贫桑蚕产业园区项目1425万元,其中深圳2016年度财政资金500万元,德保县财政配套建设资金925万元。项目按照“一区(示范区)三园(产业园)”目标,建设2700亩标准桑蚕产业示范区,包括燕峒那布园1200亩、马隘排留园1000亩、足荣陇翁园500亩,辐射带动全县桑蚕产业。

  同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签订蚕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全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大种桑养蚕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力度,保证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外出学习新技术。组织全县相关桑蚕技术人员和各乡(镇)桑蚕种养大户到江苏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参加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学习借鉴江苏种桑养蚕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桑蚕站技术人员和广大蚕农的整体技术水平。

  政策激励“促”产业

  德保县隆桑镇陇坛村下更屯贫困户陆广勇,在各项政策激励下,今年种植桑园100亩,建立蚕房608.58平方米,获得蚕房补助金额91287元;足荣镇足荣村田庄屯周荣志今年喜获政府补助1万多株桑苗,种植90亩桑园,目前已经出售6批蚕茧,收入5万多元。

  为保障桑蚕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保证全县种桑养蚕产业扶贫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德保县实行政策激励保障措施。一、桑苗补助。桑苗由县财政局统一规划采购,并按实际需求由各乡(镇)发到种植户。二、蚕房建设补助。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建蚕房达到核验标准的每平方米补助150元。三、实行保护收购政策。为鼓励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德保县坚持合同收购,由县引进的龙头企业与种桑户签订收购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护了蚕农的根本利益,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供稿人:陈仁宝 岑秀杯 编辑:郭佳惠)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