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8-01-29 09:33:51  来源:浙江日报  责编:陈晨

  浙江日报讯:这些天,一场雪悄然而至。从高处眺望,西湖边白茫茫一片,湖水湛蓝澄澈,游人纷纷驻足留影。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锚定高标准,聚焦高质量。对于绿色发展,代表、委员们有无数话要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于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此铺展在浙江人脚下。10多年来,浙江人民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入新境界。

  迈入新时代,走在前列的浙江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广?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江南水乡,因水而兴,以绿为美。多年来“逐绿而行”的浙江,不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省政协委员、景宁郑坑乡乡长雷洁畅是郑坑乡马湾坑的河长。拿到政府工作报告时,她用笔划出了这样一段话:全省生态环境发生了优质水提升、劣质水下降,蓝天提升、PM2.5下降,绿化提升、森林火灾下降的明显变化。

  “这三升三降,尤其是水质的变化,基层群众感受最明显。”作为河长,雷洁畅委员常到马湾坑沿岸巡查。她看到,两岸种植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清,沿线群众爱水护水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近几个月的抽检数据显示,马湾坑水质一直保持在I至II类之间。”

  水质的提升得益于治水攻坚。过去5年,浙江累计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从64.3%提高到82.4%。从治水拆违到治土治气,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实施“珍贵彩色森林”行动,浙江用一场场环境攻坚持续提升城乡颜值,绿水青山成为浙江最靓丽的“金名片”。

  浙江省人大代表、奉化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亮出了一组数据:3周时间、5万人次——2017年4月,金峨村成片的杜鹃花名声大噪,引得游人蜂拥而至。2015年金溪河完成整治后,沿河的金峨村、蒋家池头村、税务场村、雷山村、余家坝村等5个从事园林绿化产业的村庄,开始联合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并投入1800多万元进行沿岸景观改造。如今,金峨山麓这片方圆二十里的经济带,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十里花卉走廊”。

  眼下,金峨山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但1万亩山林中有2000亩地只长杂草没有树木,“我们准备花2年时间,投入500万元进行林下改造,在山上大量种树。”周康健代表说。

  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继续高标准推进环境整治,擦亮这张“金名片”,成为全民心声。这张“金名片”上,不仅“印”着山山水水,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质量。

  省人大代表、浙江达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秋艳一直致力于汽车尾气净化研究,通过降低污染排放提升空气质量。她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设区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底,我国发布了轻型汽车尾气排放的‘国六标准’,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标准之一,相比目前使用的‘国五标准’,可以减少50%尾气污染量。”王秋艳代表建议,各地应尽快安排实施“国六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浙江需要打好跨越关口的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污染防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把绿水青山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王秋艳代表说。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