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治理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17-12-11 17:39:18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报道(王海霞  王风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就是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入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蓝图具体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12月2日,以 “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环境需要”为主题的厅局长论坛在广东惠州召开。

  论坛共同探讨、准确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良好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保护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本次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环境报社、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主办,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指导。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原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湖南长沙市环保局局长潘胜强,广西省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韦好鹏以及环保部各有关司局、部分省(区市)环保厅(局)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李晖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省环保工作情况。他说,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使全省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论坛以 “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环境需要”为主题,各省区市环保厅(局)的领导和嘉宾围绕贯彻落实水、气、土三个“十条”,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方面的进展和成效,以及治理共建面临的难题,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和体会等方面作主旨演讲,并召开经验交流会,共享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经验做法。

  运用科技手段减轻环保部门压力

  谈起生态工作的经验做法,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认为,四川省的经验有较强的可复制性。“我们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技导向。”于会文说,四川省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特殊的生态环保任务。近年来,四川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问题查得严、查得细,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群众举报制度,让百姓成为发现和反馈生态问题的重要参与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与群众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了政府与群众互相信任、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于会文认为,目前解决好生态问题还需依赖科技手段。“生态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科技手段的运用能有效减轻环保部门的压力。”于会文建议,政府部门应为生态保护作出具体部署,如开通环保专列地铁、公共汽车,适当引导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

  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

  在经验交流环节,湖南长沙市环保局局长潘胜强表示,长沙市近年来大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主要得益于该市环委会的成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不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3年前成立了长沙市环委会,形成各部门联合治污、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潘胜强说,长沙市还将环境治理“项目化”,并分类进行治理,由长沙市环委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监督,促使其落到实处。

  广西南宁市去年空气优良率达95.1%,较之前取得较大提升。南宁市环保局局长韦好鹏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主要得益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强有力措施。“解决生态问题,最重要是找准症结、科学治污,同时要压实责任,对具体事项立好‘责任状’,并逐月落实责任,而不是到年末才追究责任。”

  韦好鹏认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本在于精准防控,从源头治污,“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南宁市毅然拿出1.5亿元,用于淘汰十多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韦好鹏说,政府部门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行全民治污,并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形成防污治污共识。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