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投诉降九成 八旬老厂焕新颜

2021-03-22 10:57:36  来源:中国环境网  责编:陈晨

  长江北岸,生机盎然。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式”工厂初具雏形,这是中国化工的摇篮——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

  作为一家老牌化工企业,南化公司80多年的发展轨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辉煌-困顿-复苏”。轨迹脉络的背后,“八旬”老厂拔节向上的绿色力量,正在让它焕然一新,走上“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辉煌与狼狈

  金牌化工企业变“黑牌”企业

  南化公司成立于1934年,历史上,其不仅对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化学工业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从这里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中国的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都是在南化公司诞生的。

  近二十年来,随着厂区日益老旧,生产装置落后、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环保历史欠账太多等因素,加上其位置处在长江黄金水道的敏感地带,距离主城区近,有着辉煌历史的南化公司,屡屡因环境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2007年开始,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每年约谈南化公司,2010年9月开始对其“限批”。2011年6月,南化公司发生一次气体泄漏事件,被南京市两位副市长约谈。随后的几年里,在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企业评价等级上,南化公司一直挂“红灯”,被列入环保“黑名单”。

  虽然之后公司一直在整治,但相关情况仍然没有本质改变。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南化公司的环境问题成为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统计,仅2015年,市民反映南化公司废气污染的扰民投诉共计901件。如何加快污染治理,协调好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行业生与死的严峻挑战。

  铁腕治理

  倒逼企业向污染“亮剑”

  厂区老旧、装置落后、超标排放......对于一个负担着万名职工生计的“八旬”老厂;一个排污总量大、居民投诉不断的化工企业,改变面临严峻挑战。

  2016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机构改革,在下属执法单位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专门成立了一个科室:监察三科,抽调了4名业务骨干,以专班的形式点对点服务,帮助南化公司治污。

  针对南化公司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统筹调度,多举措帮助企业降低排放总量。针对前期硫磺、硝酸等装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时有超标的现象,指导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24小时监控企业排放状况,倒逼企业及时整改。

  在执行“双随机”检查的基础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安排专人登录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时关注南化公司废气排放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对接企业,确保企业紧绷达标排放的“弦”。同时,结合信访投诉,加大对南化公司的巡查力度,减少扰民现象的发生。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深度调研企业环境治理问题,全面分析环境监管难题,通过掌握污染源现状,摸清污染源底数,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在加强环境监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企业,实现惠企与治污的双赢。”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企业投入10亿元治污

  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环境治理,治标更要治本。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了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

  为此,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与南化公司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查病因、开良方”,面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升企业自身环境管理水平并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2015年,南化公司斥资2.3亿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10个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建设,通过环保验收。2017年,公司又完成了煤化工部厂界噪声超标治理、苯化工部硝基氯苯等装置区清污分流治理、综合污水排放提标改造、废碱焚烧尾气除尘系统的改造,进一步削减了污染排放量。

  2019年6月,投资6200万元的锅炉烟气超洁净项目建成投入试生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外排烟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了国家超洁净排放标准。建成的催化氧化、蓄热燃烧装置,能有效处理全公司绝大部分有机废气,减少无组织排放VOCs达95%以上。

  硫酸生产装置的酸雾治理一直是行业难题,南化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自主研发一套硫酸雾处理装置,采用钠碱吸收法,实现了SO2和酸雾的超低排放。目前,项目运行稳定,为国内硫酸行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

  作为一家年产值不到60亿元的老化工企业,近5年南化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了10亿元。巨大的投入,换来了各项污染物排放的大幅下降。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较2015年,南化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率分别达到63.3%、41%、89.9%。扰民投诉比2015年少了96%。

  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

  展现治理效果 强化社会监督

  清晨时分,一只白鹭扑扇着翅膀飞到树上小憩。这一幕出现在南化公司厂区。

  “每年秋天,白鹭都会飞进厂区绿地栖息,从最初的三五只到现在能达到近百只。”南化公司安全总监杨根山告诉记者。

  白鹭对栖息地环境特别挑剔,被誉为“环保鸟”。白鹭在厂区绿地栖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化近年来在生态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持续投入,使南化公司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不断提升,2015年摘掉“黑色企业”的帽子,2016年晋升为“蓝色企业”后,连续5年一直保持。

  “邻避效应”的产生往往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信任问题,开放是最好的“化解剂”。

  为了有效减少市民投诉,2014年起,南化公司开始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媒体记者、居民代表、大中小学生等。同时,聘请14名社区环保监督员,履行监督企业的职责。2020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下,南化公司共组织了29次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社会公众1123人次。

  “我们的治理成果就要敞开大门,让周边百姓来看一看。”杨根山说。

  “现在走进南化公司厂区,基本没有异味。”监督员潘基兰说道。潘基兰从小生活在大厂街道吴家洼社区,通过公众开放日,她切身感受到企业这些年在环境治理上的改变。“无论是整体的环境、还是排污,通过走进厂区,看到公司焕然一新。”潘基兰说。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南化公司在制定下发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创建“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力争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除此之外,投资1000万元的重型铆焊厂房喷涂废气治理项目,投资5400万元的循环水、除盐水治理项目,投资2355万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已在南化公司紧锣密鼓建设着。

  “我们要深入践行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不断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环境风险受控。”杨根山说。(王莎 张健)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