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河湖建设 清流涟漪梦里水乡

2019-12-06 10:10:51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陈晨

  走在之江大地上,江南水乡村落比比皆是,农家枕水而居,美丽的江河湖泊碧波荡漾。

  如今,为使镶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更美丽,浙江省自2018年开始,启动实施了以“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为目标的美丽河湖建设。并在今年将其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拉开了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大会战的大幕。

  2018年,浙江共建设市级美丽河湖152条(个)、省级美丽河湖30条(个)。2019年实施的176条(个)、2000余公里美丽河湖建设也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和市级验收,进入最终的省级复核阶段,提前向全省群众交出了答卷。

  由“脏”到“清” 擦亮美丽河湖底色

  建设美丽河湖,河湖水“清”是基础,也是前提。

  岩头闸曾是浙江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之一,位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岩头村,6条河交汇于此。由于流域面广,工业园区厂房密布,水流情况极为复杂,导致垃圾成堆、违建遍地、污水直排、河水浑浊脏臭。

  2017年以来,椒江将岩头闸作为治水剿劣攻坚战的主战场,挥出沿河拆违、截污纳管、清淤清障等7把治水“利剑”,并最终于当年9月成功消劣。

  “当时检测数据显示,岩头闸的水质基本都在准Ⅳ类,或Ⅳ类左右。” 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世宋介绍,根据台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2017年1月-8月岩头闸氨氮平均浓度为1.9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377mg/L,6月-8月连续3个月水质达到Ⅴ类,达到劣Ⅴ类水质断面销号要求。

  在消劣同时,为确保断面稳定达标和提升水质,海门街道实施了岩头闸生态湿地工程。“请来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采用‘水平流湿地+生态塘+表流湿地’技术,打造生态‘净水器’。并将全省出水量最大的中水回用河道项目引流至此。” 洪世宋说。“现在,河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Ⅳ类水标准。水变清了,来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从浑浊脏臭到水清鱼跃,岩头闸的蝶变只是浙江河湖水体由“脏”到“清”的缩影。“而‘清’则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基础,是美丽河湖永恒的底色。”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擦亮美丽河湖“清”之底色,浙江从感官污染最明显的垃圾河、黑臭河入手,深入推进了截污纳管、河湖库塘清淤、工业整治等多项治水工程,全面实施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升行动、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提升行动、督查督导机制提升行动等“美丽河湖十大提升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6500公里垃圾河、5100 公里黑臭河清理完成。58个县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和1.6万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销号。地表水水质稳步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省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4.1百分点。

  由“清”到“美” 增添美丽河湖秀色

  建设美丽河湖,河湖水岸景色之“美”是关键,也是重点。

  壶源江是钱塘江的一级支流,沿途多低山丘陵,河道滩多流急,是典型的山溪性河流。“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壶源江流域的多处堰坝和防浪墙已经破损,有的支流溪滩接近干涸。这两年水是清了,但美还谈不上。”浦江县水务局副局长祝昌红说。

  面对这一山区河道的治理,浦江按照生态化治理“五不三增二保留”原则(即不大拆大建,不砍原生树,不动河道砂,不浇大体量砼,不铺硬质护坡;增加绿色植物、增加生态配水、增加亲水设施;保留滩林、边滩等河流自然特性、保留河道古文化),开启了壶源江精雕细琢的“秀美”之路。

  在壶源江最末端的一隅,有险山峭壁、深潭浅湾组成的优美自然风光。由于进出田间的田埂路狭窄泥泞、杂草丛生,这样的秀丽风景过去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了让美景“重见天日”,浦江以绿道全线贯通江两岸,将沿线处处景点串珠成线。并在绿道靠近农田一侧,种上高低错落的紫荆花、紫薇、木槿花、无患子等花木。另一侧,用石块垒成防浪墙,保留河道原生植物,与周边景致融为一体。

  对于破损的堰坝,浦江则在重修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别的设计,把堰坝修建成鱼尾鳞片造型,打造成石桥和亲水平台。不仅堰坝和亲水设施别具一格,村居边的防浪墙也焕然一新。

  在原有防浪墙的基础上用防腐木进行再包装,设置了美人靠和花箱,背面种上了翠绿色的爬山虎和常春藤,正面与村居中间的砂石路则铺上了老石板,一派古道意蕴,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我们还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壶源江上的人文历史、水文化。”浦江县河道管理站站长傅克平说,在修复骑马桥、大梓渡口、潘周家埠头等古迹工程的基础上,用石刻碑记录壶源江的治水历史,用仿古展牌描绘古埠头、古桥、古堰、古井的一幅幅画卷。

  “壶源江的治理是我省探索实践河湖生态治理的典范。” 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的“美丽河湖”建设在侧重结构安全、持续改善水质的基础上,把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放到重要位置,在为沿河湖百姓创造更多更好亲水空间和体验的同时,深入挖掘展示江河湖泊的文化和乡愁,凸显地方的发展和特色。

  由“美”到“亲” 提升美丽河湖成色

  人因河湖美而乐,城因河湖美而兴,这种河湖与人、城的亲水共生正是美丽河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宗旨目标。

  白洋河,嘉兴海盐人的母亲河。过去,数十家紧固件企业临河而建,逐渐成为海盐的支柱产业。然而,沿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中,导致河道堵塞、水质变差。白洋河生态一度恶化,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河”。

  此刻,如梦方醒的海盐人掀起了一场“拯救”白洋河的整治行动。短短几年,让“黄河”蝶变为“清流”,美丽的白洋河在海盐重现往日美景。

  然而,白洋河的变化并未画上休止符。如今,依河而建的白洋河湿地等公园相继建成开放。

  “白洋河湿地公园注重原生态开发,利用景观自我修复功能,整合渔塘水域资源。通过理水筑岛的手法,将亭、轩、景观桥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丰富的乡土树种及湿地植物融入整个环境中。”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云飞说。

  水清景美人欢,白洋河变化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此。

  在白洋河治理蜕变中,海盐人还厘清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了“顶网挂杜瓜、田里种水稻、水面养南湖菱、水底游泥鳅”的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亩均年产值高达两万元,最高一亩创收6万元。”穆云飞说。

  人水和谐、城水共兴,海盐白洋河的美丽河湖建设很好地诠释了“亲水”的内涵目标。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美丽河湖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美丽河湖建设的重要参考因素。”

  下一步,浙江将加快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形成“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大美格局,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地发挥江河湖泊在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人居环境提升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实现“诗画浙江、美好家园目标”。(作者  朱智翔 晏利扬)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