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进入彝寨的灵魂

2019-06-27 11:27:5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云南省峨山县共有8个乡镇 (街道) 76个村 (社区) 错落在1972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间,其中不乏未被现代文明席卷的彝族村落,在尘世喧嚣无所不至的今天依然静静隐匿在山林河水边上,它们如诗如画,静谧自若,独自按照一代代彝家人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缓慢运转,与周边的水光山色,花鸟虫鱼融为一体,舒缓着每一个游客的身心,润泽着每一颗进入彝寨的灵魂,令人心神向往。

  凤窝村

  凤窝村,位于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委会。凤窝村是一个彝族村寨,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易峨高二级公路途经岔河,交通便利,村子四面环山、树木葱郁、景观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6%,一年四季村前碧水潺潺、鲜花盛开,体现出山美、水美、景美的如诗画卷。

  凤窝村已形成以有机种植为主、自然风光、乡村旅游、彝文化景观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地。荣获“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生态旅游奖”,这是云南省参与评选村镇中唯一荣获该奖项的村镇。 

  万和村

  万和村,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富泉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村,海拔1620米,年平均气温17.80℃。昔日的万和,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彝村,峨山县抓住把万和村建成“十村小范、百村整治”项目中示范村典型的发展机遇,通过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资金300万元,在万和村引出了一波总投入资金达2785.52万元的投资高潮。

  通过原址拆除重建,一个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文和谐的新万和,成为峨山彝人谷旅游线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塔 冲 村

  “嫁人要嫁塔冲人,上门要上塔冲村。”在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委会流传着这样的说法。2016年,塔冲村被列为省级民族特色村,经过近两年的打造,塔冲村的民族特色村建设已初现雏形,走进塔冲村,一排排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墙体上画有图腾图案,彰显彝文化的精彩魅力。

  坡 脚 村

  坡脚村,位于峨山县双江街道厂上村委会,海拔1630米,年平均气温10℃。坡脚村民小组,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与云茶山庄、彝人谷万亩竹海相邻。也因座落于茶马古道,老鲁关山坡下而得名。距县城所在地双江街道15公里,老国道213线穿境而过,是玉溪市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彝人谷”的必经之地。

  坡脚饭店曾经是一个声名远扬的餐饮品牌,坡脚饭店的杂菜、扣肉和蒸臭豆腐也曾经让众多南来北往的食客为之驻足并牵肠挂肚,曾经因为饭店餐饮业而获“小香港”之称。坡脚村农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是峨山乡村旅游之地。

  摆 依 寨 村

  摆依寨,彝语“西戈待”(近音),意为“树桩林”,是峨山县双江街道宝山村委会一个典型的彝族山村。立在村口的石碑记载,摆依寨发源于清朝顺治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走进摆依寨,只见绿树环绕,座座房屋掩映在蓝天白云下,让人倍感清爽,已从最初落后的彝族寨子,逐渐蜕变成一个富有彝族特色的新型农村。

  柿 花 园 村

  小街街道柿花园村是民国著名上将范石生的出生地,孙中山亲自为其题写“功在国家”四个大字并相赠军刀一柄,以表彰他的功绩。1970年大地震时,范石生将军居住的乐育书院在此次地震倒塌,为了修复乐育书院和纪念将军,由村民自发捐款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了目前的乐育书院。

  年 景 村

  年景村,位于峨山县小街街道兴旺村委会,这里交通方便,与国道213线K123(五里箐)、国道213线K128(双江镇)公路相通,距县城8公里,玉溪30公里,昆明120公里。境内天子山温泉,因座落于天子山脚而得名。天子山坡陡岩悬,主峰海拔1666米,山间林木葱茂,灌木丛生,峰顶建有天子庙,供奉着大理国创建者段思平塑像,常有游客观光,也是著名景点小街天然太极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栖 木 墀 村

  栖木墀村位于峨山县甸中镇小甸中村委会,是省内外著名的传统古村落。栖木墀在昆阳和峨山的交界地,是清朝、民国时期滇东北与滇西南商贸要道上的古村落,交通的便利与商贸的流通,带动了小村的商贸繁盛一时,村内保存着43块制作于清同治年间的经书雕版,从这些雕版的内容辨认出有《尼山宝忏》《感应尊经乡》《圣贤实学》《三教正原二论俗解警示书》四部经书。

  栖木墀从清朝就办有私塾,民国办学堂,解放后办公立学校,办学历史长达数百年,文风兴盛,人才辈出。村内关公庙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毁于火灾,又于咸丰十年(1860年)重建,占地900平方米,是目前保存较完好的一栋古建筑。

  栖木墀现存百年以上的四合院民居建筑10余栋,建于清代的龙山寺、永盛寺、张氏宗祠等古建筑已无昔日风采,老民居高悬在门头上的楹联牌匾,让这些老房子仍保留着它们的威仪。栖木墀的木工与建筑技艺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技艺高超,民国时期,技术高超的木匠有百余人,遍布全省。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丰富着栖木墀的历史,当年“接爷爷”、灯会、花会、斗会等活动吸引了四乡八村。目前,栖木墀还保存着光绪十九年(1893年)刻写的一块由部分农户成立“斗会”的《盖闻》石碑。2016年进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

  八 字 岭 村

  八字岭村位于峨山县甸中镇昔古牙村委会,村子依山傍水,清幽宁静,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行走在村中,斑驳的门框、古老的房屋、悠长的阶梯石道,一景一物无不烙着岁月的痕迹,让人恍如穿越了时空,微风送来村民晾晒在屋檐下的青草散发出的淡淡草香。八字岭祖祖辈辈都传承着打草席的手艺,家家户户都有一套自制的打草席工具。若推算起来,这里在民国以前就已建村,八字岭村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在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八字岭大庙始建于清代,从村中古迹来看,打草席的手艺传承应有200余年了。八字岭大庙通过考古求证,始建于明末时期,据了解,峨山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

  大 西 村

  大西村,位于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委会,是彝族支系山苏的聚居地,距离峨山县城94公里,平均海拔2250米,年平均气温14℃。

  大西是峨山彝族圣火发源地,具有浓厚神秘的色彩,几乎与世隔绝、远离城市唁嚣的山里更是拥有很少人知道的村落美景,山里藏着幸福之地,更有热情的彝族同胞。下辖的戈嘎古村于2014年入选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西村也于2016年进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供稿单位:峨山县委宣传部 编辑:刘蓉娜)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