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博物馆:“活着”的文化聚集地

2019-02-01 10:42:55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编:陈晨

  中国旅游报讯:说起老北京,除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蓝天白云下的祈年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胡同。胡同,可以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脉搏。如果要用一个颜色描述冬日里的胡同,那一定是青灰色,天气阴沉时尤显清凉萧瑟,少了些色彩,少了些喧嚣,却有着独特的韵味,藏着别样的精彩。

  四合院浓缩胡同文化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已经开馆5年多,作为北京第一家以胡同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历史与文化。这里曾经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精致的两进院落,共划分成八个展厅,另外还设有专门的多功能厅,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们在此驻地运营。 

  进入第一展厅,沿着指示标游览,史家胡同的历史慢慢呈现在人们眼前。21平方米、微缩130个院落的史家胡同沙盘引人注目,院落模型的背景是一幅2009年拍摄的史家胡同航拍图,与反映1959年旧貌的大型胡同沙盘对比,老北京胡同50年间的变迁清晰呈现。 

  徜徉在一个个展厅,对于史家胡同的了解愈发深入:北京人艺的摇篮,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人辈出的宝地……“胡同声音”小屋里,悠扬的鸽哨、抑扬顿挫的叫卖等70多种老北京叫卖声和响器声,仿佛把人带回了老北京旧时的光阴。“怀旧生活”展厅还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两处胡同居民生活场景,勾起人们的回忆。

  而在大约一公里外的东四胡同博物馆,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胡同文化。“这里原来是东四派出所,派出所腾退之后留下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我们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做了现在这样的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道。 

  东四胡同博物馆更具现代气息,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在这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里,共有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五个展区。古老的建筑构件、胡同老照片和动画、现代与传统交汇的瓦舍……“现在高楼林立,老北京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来到这里就像是回到了过去。”张女士是老北京人,对于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展现东四胡同浓郁历史风貌与人文特色的展品很是感慨。 

  博物馆汇聚各方力量 

  “这里的地面,是用附近居民家拆下的老砖铺成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史家胡同博物馆所有的修建都是尽量还原当时的状态,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极大支持。博物馆内展出的老屋檐、瓦当、小镇兽等,都来自周边居民的捐赠。尤其是在“怀旧生活”展厅里,老式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等物件,衣、食、住、行一样都不少。据了解,这里还有一辆生产于1966年的飞鸽自行车,捐赠者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90后”。 

  同样,在东四胡同博物馆,既有街道组织周末卫生大扫除时发现的宝贝,也有周边居民主动送来的“传家宝”。甚至在博物馆接受的藏品里,还有见证皇家官仓南新仓百年历史的老米——虽然炭化变色,却没有霉烂。“听说我们要建博物馆,一位东四的居民把自己做了三年的四合院模型捐赠给了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四合院。 

  除了这些,大众对于胡同博物馆的支持已经延伸到了志愿服务层面。郁嘉宁是北京邮电大学大一的学生,“以前对这里一点都不了解,直到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成为志愿讲解员。这里虽然不像大型博物馆那样恢弘,却非常温馨。”这个来自甘肃兰州的“00后”姑娘被北京的胡同文化所吸引,见她时,已经是她第五次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 

  在东四胡同博物馆组建的志者团队里,有东四在地老居民、热爱北京文化的大学生,也有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他们除了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有的还为博物馆提供历史资料以帮助提升讲解质量,有的还会为游客刻人名章。无论是谁,都对胡同文化真正感兴趣、有热情,他们将自己的热情化作行动,将胡同文化传递给一批又一批游客。他们的身影成为博物馆一道亮丽的风景。 

  记者了解到,史家胡同博物馆还积累了许多合作伙伴,为博物馆的展陈、开放、运营等提供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把各种资源和力量聚集到一起,让我们在胡同文化之外也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史家胡同博物馆丰富的活动让在附近居住的齐先生和他的孩子成了这里的常客。 

  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的窗口,胡同博物馆在传承文化历史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在原汁原味展现地区人文风貌的同时,东四胡同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新让自己成为博物馆里的“文艺新青年”。除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文化历史的呈现,东四胡同博物馆还在馆内设置了“月影”和“星天”两个极具现代气息的艺术品,历史和现代的结合活跃了整个四合院。 

  不仅如此,东四胡同博物馆还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东四胡同迷你马拉松比赛、胡同风貌图片展等各类活动充分发挥着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作用。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创新更接地气——厕所革命。尽管各项改造工作改善着老城居民的生活,但“厕所问题”依旧困扰着居民。“胡同里的厕所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上下水不连通,现在院子里的无水马桶就为解决老城民生问题提供了思路。”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带领合作方参与到胡同建设中。 

  不论是史家胡同博物馆还是东四胡同博物馆,都已经不是单一的供人参观的博物馆,而是串联起了整个胡同、整个社区,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形成“活着”的博物馆,也成为城市更新的新起点。 

  “这样的胡同博物馆将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一个胡同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风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胡同是北京最核心的文化聚集地,建立胡同博物馆将会是一个趋势,如何做好胡同博物馆的运营则是一件需要长期探索的事情。(记者王菀)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