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聚力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12-19 11:36:12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郑思雯

【供稿待审】陇南市聚力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

新农村风貌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是武都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坚决完成。”这是武都区党员干部的一致共识。近年来,武都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 “六个精准”为抓手,不断压实攻坚责任,强化攻坚力量,创新攻坚思路,夯实攻坚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2013年,武都区界定贫困村287个、贫困人口3.71万户15.01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0.26%,面对如此严峻的脱贫任务,武都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埋头苦干,通过连续几年的不懈努力,截止去年底,全区剩余贫困人口1.29万户5.0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9%。今年,全区预计减贫2.0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为6.8%,至2019年,全区预计实现脱贫摘帽。

【供稿待审】陇南市聚力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

展示新农村

   强基础 让贫困村成为“山水画”

  走进武都区池坝乡孟家庄村,村口鲜艳的党旗雕塑甚是引人注目,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红色文化;村内广场上,各类休闲健身设备一应俱全,青石铺就的石阶两旁种满各色树木花草,每到盛夏时节,树木葱茏,百花齐放,甚是好看;站在广场的最高处,整个村子尽入眼帘,一座座白墙青瓦的农房错落有致,和山水相映成趣,如同一张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几年前,孟家庄村还是全区有名的贫困村。孟家庄村的蜕变只是武都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武都区抢抓国开行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项目机遇,把该项工作作为补齐短板,加快脱贫的一项政治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个性特点的设计施工要求和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等不同标准及生态旅游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易地搬迁型等不同类型,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特色产业培育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加快推进项目村建设,努力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该项目自2016年8月实施以来,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277个,项目内容涵盖水、电、路、房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有效解决了贫困乡村群众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

【供稿待审】陇南市聚力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

村民进行种植维护

    抓产业 让群众有主业能增收

  “这几年我们村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的收入明显提高。今年,合作社引种的魔芋产业喜获丰收,除了自己种植的收入外,年底还能享受合作社1000多元分红,产业扶持政策给我们带来了福利,也让我们脱贫致富更有信心。”和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尹顺斌说道。近年来武都区采取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的模式,不仅帮助贫困户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还能每年从中获得稳定的分红,既解决了贫困户缺乏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在扶贫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又达到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共赢的目的。

  “掌握农时要巧干,因地制宜顺自然。花椒当作孩子养,致富路上奔小康。”这句流传在武都乡间的顺口溜,正是当地农民对花椒树进行科学管护的形象描述。

  通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武都区针对不同乡镇的区域特点,形成了“按特困片区做规划,按贫困村列项目,按贫困户施策,按带贫成效扶企业”的产业布局。在白龙江河谷区域发展油橄榄产业,在半山干旱区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在高寒阴湿和林缘区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小杂粮等农特产,为贫困户选准脱贫增收产业,做实做细“一户一策”,确保每户都有一个致富产业,实现了“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实现了由过去零星分散、短期发展向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质变。目前,全区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25万亩,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31元,其中,特色产业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13年的38.6%增长到43.2%,特色产业基本实现适生区全覆盖和贫困户全覆盖。

【供稿待审】陇南市聚力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

柏林镇下渠道村民入股分红大会

     促电商 让“山货”走出大山

  “近年来,我们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各大电商平台出售金丝崖蜜、茶叶、中药材等土特产并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今年,全镇电商交易额已达到1100多万元,这么一大笔收入,之前我们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裕河镇干部袁军谈道:“在发展电子商务之前,由于缺乏销售渠道,镇上群众的农产品很多都积压在家里,根本卖不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现在好了,电商解决了销路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真正让群众见到了效益,落到了实惠”。

  近年来,武都区按照市委“433”发展战略和“1333”安排部署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新电商”思维统筹推进电商与扶贫、产业、贫困户、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紧抓“个十百千万”电商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电商扶贫三级服务体系建设、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农村淘宝建设及网或开发、人才培训等各项重点工作,有力促进了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和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电商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至目前,全区建成“区电商扶贫服务中心”1处,网货展销平台1处,乡镇电商扶贫公共服务站40个,村级服务点205个,有效运营网店1887家,电商累计销售额达到34.2亿元。今年,全区实现电商销售额6.3亿元,培训电商人员7610人次,开发油橄榄、花椒、核桃、茶叶、中药材、小杂粮、蜂蜜等农产品为主的电商新产品166款,成功培育起“武都花椒”和“武都崖蜜”两个区域知名品牌。

  拔穷根 让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45岁的蒲池乡麻湾村村民龙永红在村里算个“刺儿头”,过去,镇、村干部说啥他都“唱反调”,现在紧跟着“跑得欢”,原因是村上来的驻村帮扶队给他带来了新希望:“我们种了一辈子洋芋、苞谷和小麦,觉得这些才是农民人的“根”。自从村上来了帮扶队,这些同志天天上门给我做思想工作,不仅给我提供了药材苗子,还请了技术员给我指导栽植技术,帮助我发展起了药材产业,手里有了钱我供三个女儿上大学也比以前轻松了,现在干部叫我干啥就干啥。”龙永红的眼里充满了自信。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一直以来,武都区坚持扶志、扶德、扶文与扶弱相结合,充分发挥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呈现出村组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贫苦户精神思想逐步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质变。为切实做好精神扶贫工作,武都区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区进一步加强精神扶贫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宣讲、新闻宣传、先进模范评选,志愿服务帮扶,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技能培训、环境美化等八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逐步实现了贫困群众思想大转变”,文明乡风扑面来,精神文化双丰收的良好局面,为提升全区贫困群众精神风貌,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奠定了扎实基础。(图文供稿:武都区委宣传部 编辑:刘蓉娜)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