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丨是什么让秭归脐橙变身“黄金果”

2018-01-22 11:30:40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陈晨

  光明日报讯:“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冬日里的秭归,阳光温暖,站在高处抬眼望去,金黄色的橙子挂满枝头、漫山遍野。以屈原《橘颂》为据,湖北秭归种植柑橘的历史至少有2300年。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持续品种改良,如今的秭归“春有伦晚脐橙,夏有蜜奈夏橙,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脐橙”,成为我国唯一可四季出产新鲜脐橙的地方。

  在科技支撑下,果农脱贫致富并出现“亿元村”,新型职业农民已不是新鲜词儿;脐橙产业提档升级,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将橙子“吃干榨尽”;电商小镇里,脐橙及相关农产品经由快递被迅速分发,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大果农心中,脐橙是脱贫致富的“黄金果”,更是可以给他们养老的“哑巴儿子”。在“中国脐橙之乡”秭归,果农们走出了一条新型农业化发展之路。

  科技支撑,一年四季橙果飘香

  片片橙园铺满山坡,路边橙树成行成排。要看秭归脐橙的发展,一定要来郭家坝镇的邓家坡村。这里两面邻水,一边是长江,一边是童庄河,海拔最高670米,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脐橙。秭归脐橙以科技为支撑的品种改良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柑橘学家章文才带着学生来到邓家坡村,精心培育出了新品种罗脐,随后推广到全县,开创了秭归脐橙种植的第一个高潮,脐橙树成了摇钱树,村民纷纷将从前种苞谷、水稻的田地改种了脐橙。

  但随着全国多地柑橘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水果市场品种的日益丰富,2007年至2009年,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秭归脐橙由俏销沦为滞销,成了“不值钱的柑子”,两三毛钱的收购价下,很多果农干脆把橙子留在树上。

  没想到,此前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3株伦晚成了救命稻草。伦晚属于晚熟品种,于三四月份上市,避开了脐橙的集中销售期,填补了水果销售空当,一时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邓家坡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国介绍,2017年,伦晚的收购价最高达到了8块钱1斤,10块钱1个的橙子成为馈赠佳品。在田间地头,脐橙再次创造了助农增收的奇迹。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邓家坡村成了脐橙产业“亿元村”。

  “现在家里不种粮食全种脐橙,过年期间卖红肉,四月份卖伦晚,去年产值十几万元。”村民邓在勇笑逐颜开。据了解,虽然邓家坡村已是“亿元村”,但仍有少部分村民由于特殊原因尚未脱贫。对于脱贫奔小康的目标,邓在勇信心满满:“我们村定的目标是2018年脱贫,我看没问题。”

  邓家坡村是秭归脐橙发展的缩影,是市场经济大潮下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样本。秭归在脐橙的发展道路上坚持以华中农业大学、各科研院所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橙之路。

  如今,以科技为支撑的品种改良正在持续推进中,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批懂农业的果农。秭归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介绍,近年秭归针对脐橙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脐橙技术培训,去年有120名学员考核合格后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他们必将辐射带动更多果农走上新型农业化发展道路。

  现在的秭归一年四季橙果飘香,富了果农,乐了乡亲,美了山村。

  提档升级,把脐橙“吃干榨尽”

  驱车在秭归的乡间前行,“黄金果”随处可见。如今,秭归全县拥有橙农近5万户,共计15万人,脐橙总面积突破30万亩、总产量45万吨以上,涌现出产值过亿元的脐橙专业村2个,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的脐橙专业村12个,培育了一大批产值过10万元、20万元甚至过100万元的脐橙生产示范户。

  巨大的“钱景”下,上千名80后、90后有志青年返乡种橙。他们的知识和资源为家乡带来了强劲的动力。4年前,1982年出生的刘国华结束了打工生涯,携家带口回到了家乡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联合乡亲成立了丰悦脐橙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副理事长。在他们的脐橙标准化示范园内,68户社员种植了200亩脐橙,主推晚熟品种伦晚。

  园区位于长江南岸,站在观光亭上环视四周,水泥砌成的层层梯田上,挂满果实的橙树铺满好几个山坡,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微润灌溉、山地果园轨道运输等先进农业技术系统,在保护水土、节省人力的情况下,让果品的优质率达到了95%。

  刘国华办事干练,性格直爽。郭家坝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向进为她竖起大拇指。向进介绍,刘国华不光为园区筹到了资金、请来了技术人员,还是村里的销售大户,园区半数以上的脐橙都是经她的手卖出去的,主要通过线上销售。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