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建设湖滨特色生态之城

2017-12-19 09:57:47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陈晨

  新华日报讯:从建筑设施到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的变化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近年来,宿迁收获了众多代名词——“彩色城市、林荫城市、花园城市、海绵城市”,这些都在某一个侧面展现出这座年轻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宿迁群众对于城市变化的高度认可。伴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在宿迁群众用脚投票的选择中,可以窥见宿迁市住建局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提升宿迁城市形象、推动宿迁区域发展所做的有益尝试。

  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绿色之城”

  今年以来,宿迁市民发现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的庭院正在“打开大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开放场所。宿迁市建设大厦、宿豫区财政局于近期刚刚完成开放改造,这两个“共享庭院”总共绿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融合了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了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务设施,为群众健身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而两个“共享庭院”的受益人群达7.8万人。

  “共享庭院”就是变“庭院深深”为“市民共享”,宿迁市住建局在园林绿化工作方面的这一创新举措,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美好体验。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宿迁市住建局先行完成市水务局、烟草局等5家单位庭院试点开放,实现庭院内部绿化、道路、设施公共化。今年以来,宿迁市住建局将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工作向县区延伸,全面规划、统筹部署,对30家具备条件的机关单位庭院实施开放式改造,构建突出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在宿迁市住建局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共享庭院”不是简单的拆除围墙,而是按照民生导向,围绕周边市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将单位庭院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融合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游憩健身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在整体规划中,启动改造的单位庭院按照一条“绿轴”贯穿整个景观空间的设计思路,统一规划设计,打造风格统一、各具特色的开放绿地。宿迁市烟草局用绿色植物装饰门卫房外立面,打造市区首个“绿房子”特色立体景观;宿迁市农委庭院中央下沉空间以抽象的蔷薇花作为铺装图案,突显浪漫爱情的蔷薇花语,在提供休憩、表演、灯光秀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与西侧的爱情隧道共同打造爱情主题街区;宿迁市水务局庭院改造注重传承历史记忆,对部分墙基、门卫房、门牌号、宣传栏等现有建筑、设施适当保留和翻新,并进行艺术化处理,营造属于城市独有的单位大院文化印记。

  “共享庭院”推行的背后折射出宿迁市住建局的创新管理理念,这样的创新在“具美评审机制”中同样得以体现。去年4月,作为宿迁市区民生园林绿化重点建设项目的鸣凤漙公园,在历时8个月的建设后正式投入使用。公园占地2.5万平方米,设“浪漫花径”、“水塬天地”、“水湾栈道”、“城市绿芯”四个功能区。其中,“水湾栈道”的概念取自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形态。古朴的木质栈道绵延曲折,好像一只金色凤凰安静地栖息在水面。古老的黄河与静谧的池塘流通交汇、蜿蜒流淌。同时,河岸两侧种植茭白、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营造出水绿相映的岸线景观。

  鸣凤漙公园正是宿迁市住建局“具美评审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据介绍,“具美评审机制”旨在引入艺术力量方案创作和评审,创新引入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艺术家参与项目的设计和评审,使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建设更符合美学要求。为了推进相关机制,宿迁市住建局专门成立具美专家库,从宿迁市内外遴选出十多位知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作为专家库成员,从前期的景观构图到后期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具美评审,确保景观营造更有艺术品位。为了避免在设计初期就出现审美偏差,宿迁市园林局在项目设计前期,就邀请相关艺术家率先介入,提出设计思路,经过反复推敲、比选,使方案内容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展现美学特征。同时,邀请具美评审在方案审查、工程施工、完工验收、工程养护等各阶段保持全程跟进,以帮助园林绿化景观尽快达到具美的境界。鸣凤溥公园正是宿迁市园林局运用具美评审机制精心打造的有特色、有品位、有视觉冲击力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细数宿迁近年来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各项改变:鸣凤漙公园、下相公园、三台山森林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等一批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元素的精品公园对外开放;千岛湖路银杏大道、洞庭湖路樱花隧道、文汇巷紫薇大道等一批更具现代感的景观道路改造完成;国土西巷爱情隧道、黄河南路最美花街等一系列创意项目先后落地。在市民的感官中,一座“绿色之城”正在逐步呈现。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