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坡鹿栖息地

2022-04-25 11:14:25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郑思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85%,涵盖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性保护意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属于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拥有全世界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和海南特有野生动物物种中,东方坡鹿(Panolia siamensis,原名海南坡鹿)仅分布于海南岛,是我国特有的热带珍贵、濒危鹿种,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猴猕岭区域(前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目前数量最多的完全野放的坡鹿种群,为坡鹿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成为坡鹿种群复壮的关键区域。

  多管齐下抢救式保护,种群有效恢复

  坡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各地。在山地外缘广大丘陵平野、沿海台地都有过坡鹿活动的踪迹。乐会、安定、陵水等地的地方志都有过对坡鹿的记载。然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坡鹿栖息地丧失,坡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坡鹿的捕杀热潮。

  进入20世纪后,坡鹿的分布区域范围骤减。1950年代初期,坡鹿仅分布于屯昌、儋县、白沙、昌江、东方和乐东等6个县、20个公社20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范围内,种群数量约500头。到1970年代中期,坡鹿仅存40余头,主要分布于白沙县的邦溪与东方县的大田地区。197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大田自然保护区和邦溪自然保护区,但坡鹿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增长。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坡鹿,国家林业部于1984年拨款在大田地区对坡鹿的栖息地、生态习性及人工驯化等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大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及坡鹿的特性,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围栏保护的核心区、设立多个食物招引点及人工盐场、火烧更新植被、种植优质牧草、挖掘饮水池、进行疾病调查等。坡鹿种群因此也得以恢复和不断发展壮大。1988年5月,大田地区的坡鹿已经有250余头,是建立保护区时的10倍。2001年底,坡鹿数量达到1012头。

  为了在就地保护的同时扩大栖息地,1990年代开始,在原国家林业部、海南省林业局、原海南省财税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着手实施坡鹿迁地保护工程。以大田自然保护区为种源基地,先后向邦溪保护区、枫木鹿场、甘什岭保护区、文昌保护站、上海野生动物园、东山湖热带野生动物园、金牛岭公园7个点位迁移坡鹿92头。截至2001年底,7个迁移点已有坡鹿252头。2003年起,猴猕岭保护区开始接收来自大田保护区的野放坡鹿。截至2005年,共野放296头。坡鹿种群在2008年左右达到巅峰值,共有约1800头。

  栖息地“缩水”与种群密度过高,保护遭遇瓶颈

  目前,在海南有大田保护区、邦溪保护区、文昌保护站及猴猕岭保护区4处坡鹿栖息地,总面积超过130平方公里。据相关部门估算,目前坡鹿种群数量约为700头到800头,这意味着每头坡鹿拥有的平均面积为0.16平方公里到0.18平方公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周边村庄的侵占,坡鹿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减。邦溪保护区内的3个管护点面积加起来约有1平方公里,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约1/3。大田保护区于1976年成立时划定的管理面积为25.33平方公里,后遭周边牧场、村庄蚕食,最终缩减至规划面积的1/2左右。由于猴猕岭保护区内多高山密林,野放至此的坡鹿主要集中在与大广坝水库相邻的平缓草地,适宜活动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

  由此可见,坡鹿种群数量虽然较少,但其种群密度已相当之高。极高的密度给坡鹿种群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包括食物和水源的匮乏、疫病的暴发与传播等。尽管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生境改造举措,但栖息地不足给坡鹿种群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旧与日俱增且难以缓解。

  国家公园建设带来新机遇,坡鹿重回大自然

  遵循有效种群概念,坡鹿要保持种群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基础种群的数量必须达到3000头左右。如今坡鹿种群增长进入瓶颈期,最大的原因便是栖息地不足。根据已有的保护经验,扩展坡鹿栖息地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建现有栖息地,二是进行迁地保护。受历史遗留问题及现状的限制,对坡鹿现有栖息地进行扩建困难重重。相对而言,迁地保护是缓解坡鹿栖息地不足问题更加直接有效的措施。理想的迁出保护地,需要有丰富的食物、水源、灌木草地生境、平缓的地形、较少的外界干扰等。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受到最严格保护与管控的猴猕岭区域具有食物丰富、生境适宜、干扰较少、面积较大等特点和优势,成为坡鹿保护的首选区域。2003年至2005年接收近300只野放个体以来,坡鹿在这一区域内已经形成可繁衍的稳定种群,猴猕岭已经成为坡鹿新的、重要的栖息地。与在其他栖息地的圈养和半野放状态不同,坡鹿在猴猕岭处于完全野放状态,对野生状态下坡鹿的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增加对坡鹿的了解和保护弥足珍贵。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猴猕岭适宜坡鹿栖息区域建立海南坡鹿野放基地进行规划,计划对坡鹿种群进行实时定位监测,定期评估其食物资源及生存状况。同时,还要增加技术、资金的投入,强化科研工作,引进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周边社区生态保护意识,使其自觉参与到坡鹿保护工作中来。由此可见,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猴猕岭区域将在达成坡鹿保护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 张丽荣 王军 金世超 王夏晖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分享到:
  • 联盟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网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联盟单位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 联盟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